谢婴白为副主任。独山黄埔军校为黄埔军校第四分校,
独山黄埔军校
独山黄埔军校为黄埔军校第四分校,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指令招收海外青年学生的定点军事院校。始建于1927年,原址在广州燕塘,前身为陈济棠创建的燕塘干部学校。1945年夏该校奉命裁撤.共办了第17、18、19期.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独山黄埔军校为黄埔军校第四分校,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指令招收海外青年学生的定点军事院校。始建于1927年,原址在广州燕塘,前身为陈济棠创建的燕塘干部学校。1936年夏,余汉谋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取代陈济棠,蒋介石派陈诚、陈芝馨接收燕塘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蒋介石兼任校长,陈诚兼主任,陈芝馨为副主任(后升任主任)。1936年冬,第四路军的军官总队共4个大队约1000余人,编入该校,以陈克球为总队长,办了两期后改为补习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机轰炸广州,校部迁往白云山,学生总队迁往龙眼洞上、下元岗,军官总队迁往肇庆,校内只留守卫兵1个排。1937年12月,全校迁往德庆。迁校后已不能正常进行教学和训练。广州沦陷后,由韩汉英(海南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任主任,又招收新生1500名,并将广州分校改为第四分校,1938年夏又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由韩汉英任主任,谢婴白为副主任。唱的是黄埔军校校歌,只是改动几个字,校训则是汪精卫亲笔书写的“智深勇沉”四个大字。1938年由德庆举校官兵家属7000余人迁至宜山县境内办学,进行上课训练。
1940年2月初,黄埔军校第四分校由广西省宜山县迁至贵州独山。校部设在城东北5公里的铜鼓井,(传说汉时一位将领进攻蛮人时,在此丢下一个铜鼓,后来有人打井挖出,因而将此地取名铜鼓井)。距盟军飞机场约3公里。韩汉英任分校校长,政治部主任余博伦。在五里桥和抹马(今望城中学)各设一个总部;基长镇(今基长中学)设第二十三总部,陈家炳(广东人)任总队长。(大队长胡皓魂上校、中队长黄所衡中校、区队长柯桂芳上尉)
1940年秋初,四分校十七期二十三总队举行开学典礼,主任韩汉英中将总队长陈家炳少将先后讲话,盛赞同学经得起行军、建校等严峻考验,希望努力学习,成为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此前已有少数意成薄弱者自动退学)。
1944年12月2日,日军进入独山县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日本侵略军进入独山县城后就大肆烧杀抢夺,居民逃散四乡。使文化名城付之一炬,独山黄埔军校亦不能幸免!日军撤走后大火烧了七天七夜。1945年夏该校奉命裁撤. 军校有4个分科:无线电通讯科、炮兵科、工程兵科、步兵科。共办了第17、18、19期.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