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马永俐,太平洋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总经理,一位风华正茂的转业军官,在人生最辉煌的季节献身于扶贫事业,连同她人生的许多梦想,在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中融入了惊涛骇浪的怒江。噩耗传来,无数的人们为之扼腕痛惜。经历过这场突然发生而又惊心动魄的变故之后,她周围的同事、战友、同学和所有知晓这件事情的人常常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很多时候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马永俐用她43岁的短暂一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用一次意外的陨落,彰显了另一种崇高;别去问值还是不值,最高的价值从来是用自身去实现;别去问老天公不公平,因为天堂里也需要这种乐于奉献的人。她在冰冷的怒江中轮回,却给世人一个温暖的启示。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一位伟人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生活中最平凡的人,往往给了人们关于这句话最深刻也最生动的范例。2003 年,马永俐36岁,部队副团职中校干部,少数民族、还担任着省妇联的执委,正是风华正茂的季节。由于部队面临调整精简,单位领导正在研究一些年龄偏大、职务偏高、文化偏低的干部退出现役,而地处昆明市中心的部队因为条件优越,大家都争着想留下。没想到马永俐一纸报告,主动要求退出现役,而且是放弃国家安排,自主择业。这个决定意味着人生的转折,马永俐却有着自己的考虑,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部队政治机关核心部门十四年的历练,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文字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使她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和注解,而立之年的她决心再给自己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她常说的一句话: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怕什么,青山在,人未老!
熟悉马永俐的人都有一个特别的印象:这个人特别较真,丁是丁,卯是卯。因为这个特点,她甚至可以为工作上的事情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对原则问题绝不妥协。1999年,马永俐在驻滇某师政治部干部科任干事,虽然只是干事,官职不大,但权力不小。一天晚上,一位四川籍确定转业即将离队的副营长和妻子一起来马永俐家里,拿出3000元现金和一条金项链,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就一句话:请求马永俐把他档案中的一份处分决定抽出,原因也很客观:35岁的他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到地方后还想奋斗一番,个人前途命运不能因为一纸处分决定而再次错位,而当初是因为收受了一名新兵家长的3000元礼金而事发,副营长的老婆一说起这事就忍不住眼泪,都是女人,不免心软,央求马永俐网开一面。对即将离开部队的战友能不能帮这个忙?给不给战友这个情面?马永俐一时为难,但她很清楚的一点是: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能昧着良心,违反原则,搞权钱交易。马永俐一面好言安慰战友和他的妻子,同时详细地给他介绍部队档案管理和有关转业的政策规定,告诉他单独抽出档案材料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害人更害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足足聊了1个多小时,战友和妻子被马永俐对转业政策的把握和理解以及真心、真情的帮助所折服,收回了最初的请求。在随后该战友的安置过程中,马永俐积极主动与当地军转部门协调,使其得到了妥善安置,两家人从此还成为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