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朝春的为民本色
他心里装群众:一心为民,做的好事数不清
“熊叔叔,您为什么走得这样早?我都没来得及报答您……”5月11日,开县殡仪馆,熊朝春的遗体前,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呜呜哭泣,她的哭声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直抹眼泪。
小姑娘叫黄诗琴,开县中学高二学生,家住温泉镇乐园村8组,她是熊朝春多年资助的一名贫困学生。
黄诗琴读初一的时候,熊朝春了解到她家庭情况后,主动资助她完成学业。每一年,熊朝春都会给她交学费,买学习用具,购置衣物;每逢寒暑假,黄诗琴都会在城里的“新家”住上几天。邻居都以为黄诗琴是熊朝春家亲戚的孩子。
“熊叔叔怕耽误我学习,一直不肯让我去医院看他,等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话都说不出来了,我没能和熊叔叔说上最后一句话……”小姑娘泪流满面。
“4月初,老熊已经卧床不起了,他还郑重地托付我一件事情,说他走了,拜托我还要继续资助黄诗琴,帮她到大学毕业。”王平凤哽咽着说。
这只是熊朝春心装百姓、乐于助人的一个小剪影。在工作中,他更是时时事事为百姓着想。
熊朝春有个外号叫“移民通”,多年移民工作经验,让他对移民政策了如指掌,哪家该使用哪条政策?哪一个具体问题该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如何统筹?他都能娓娓道来,既说得移民心服口服,又讲得干部频频颔首。所以,同事都笑称他的办公室是“移民专家门诊”。汉丰街道的同事看望生命垂危的熊朝春,忍不住悲伤。
熊书记的办公室,永远是街道办最热闹的,每天像赶场一样。哭的,闹的都有,甚至有部分不讲理的移民还堵着他,不准他上厕所,掀他桌子威胁他!
“我们要换条板凳坐一坐!”熊朝春性格好,有耐心,他从来不跟移民发脾气,常常提醒身边工作人员,“要将心比心,对待移民,一不欠政策账,二不欠感情账,只要不出政策红线,要尽量用足用够政策。”
驷马社区的移民杜芝伟,听说熊书记走了,当即“哇哇”大哭起来。
“要不是熊书记的帮助,我现在连房子都没得住的。”杜芝伟抹着眼泪,泣不成声。
杜芝伟因为家庭变故,加之4次住院,导致家庭非常贫困,面对丈夫的离异,家里入不敷出,她万念俱灰。熊朝春在一次走访中,看到出租屋里奄奄一息的杜芝伟,他急忙联系相关部门,给予杜芝伟帮扶。
“我家的电视机是熊书记送的,这个廉租房,也是熊书记一手一脚办的!”杜芝伟哭着说,她每次遇到困难,都会给熊书记打电话,他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她。“我们一不是亲戚,二不是熟人,非亲非故,对我们这么好!去年,熊书记住院回来,我还专门去他家看望,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见我的大恩人啊!”
或许是从小出生在农村的缘故,熊朝春素来对群众非常体贴,他生前常说:“老百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那是2014年,凤凰社区都市新民居各组团,因为欠下数万元的水费,所有的园林用水被关掉,眼看小区绿化缺水,居民很着急,几个组团的居民组织一起,要上访。
得知情况后,熊朝春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迅速联系县水务局,并和居民代表一起,协调解决,既维护企业的权益,又及时解决居民的疑难问题,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群众的事无小事。”多年来,移民楼院没电了,停水了,房屋漏水了……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只要打个电话,熊朝春总会第一时间来帮忙解决。
盛山社区的张路长,是社区出名的“老上访户”,也是县长接待日的“常客”。在开县殡仪馆,他站在熊朝春的灵堂前,老泪纵横,久久不肯离去。
“熊书记真的是个好干部,做的好事数不清,他受的委屈更是说不完,我们都看在眼里的。”张路长说,他曾经因为房子的事情不断上访,熊书记接待过好几次,每次都安排得很细致,“他对我们老百姓,没有一点官架子,硬是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难题,我申请公租房没有人担保,就是熊书记当的担保人!”
“大家都晓得移民工作难搞,凡是交办给熊朝春的任务,我最放心!”县移民局局长石远林说起熊朝春,满脸的佩服和不舍。
移民的问题接二连三,家家各有各的困难,情况复杂,矛盾众多。熊朝春经常在居民家里开各种协调会,有时开着开着,就有居民吵了起来,有的还把气撒在他身上,但他从来不计较,该咋办还是咋办。
“说老实话,我当初就骂过他,还抓扯过他的衣服,我家的房屋拆了后,我找他扯皮,他走哪里,我跟哪里,还堵在他办公室不准他走。”不愿说名字的移民易某,也闻讯赶到殡仪馆,她望着熊朝春的遗像,泣不成声。“熊书记这个人,为老百姓想得多,一碗水端得平,处事公道,我们都服他。”
一直以来,熊朝春尽心当着老百姓的“贴心人”,操心着老百姓的大小事。他常说,只有干部多走“操心路”,百姓才能走上“安心路”,一位心里装着老百姓的人,百姓心里也永远装着他!
熊朝春走了,他两袖清风地离开了他钟爱一辈子、服务一辈子的工作岗位,用拳拳赤子之心践行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