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因公殉职的扶贫干部郭建南
谁也没有想到,郭建南的人生在2012年11月22日时进入“读秒阶段”。当天深夜时分,他以坐着的姿势“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台上,年仅50岁,一份还没有写完的扶贫方案还静静摆在那里。
原本,只要时间跨过2012年,郭建南就可以回家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退休在家的妻子好好团聚了。但如今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但这个来自城里的扶贫干部馈赠给村里的一切,都深深刻在了村民们的记忆里。
郭建南帮扶的荔潭小学。新快报记者郭晓燕/摄
帮扶前,这个村集体年收入仅6000元,人均纯年收入低于2500元
去阳西荔潭村扶贫,是只有硬肩膀才能挑起來的重担。郭建南上任以前,前任的一位扶贫干部因为严重的腰椎劳损,工作了四个月就不得不回家休养。
广州集团党委副书记林祥腾记得,刚和郭建南谈起去艰苦地区工作的重要性时,他就笑了,“请直说吧。”指派他扶贫的意向和盘托出,准备做思想工作的话没必要说了。“别人一般都会说,先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但他是先答应下来,再回去做家里人工作。”
荔潭贫困,帮扶前,村集体年收入仅6000元,村委会除上级按规定拨付的一些工作经费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全村295户中,贫困户有51户,人均纯年收入低于2500元。
已经来“晚”了的郭建南很是着急,几乎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如何尽快帮助村民们脱贫。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几乎把下属的11个自然村都跑遍了。
其实,如果只是看照片,人们或许会用谦和这个词来形容郭建南,但那些熟悉他,或者与他交往的人知道,这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人,骨子里非常刚毅。这也是比郭建南更早委派前来驻村的扶贫干部周靖的印象,这个看上去胖胖的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同事,对工作的细致认真让周靖佩服。
由于不懂电脑,郭建南每一份方案都是手写的,有时一份方案就有十几张A4纸。“老郭啊,早点休息吧,工作重要身体也重要啊!”周靖说,除了工作,这是他们俩交谈时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从前,周靖也会笑他“效率低”,但又不得不惊叹于他的准确性,尤其是数据方面,以致最后所有工作的数据都会请他核一遍。周靖特意举了一个例子。郭建南向广重集团申请6.8万元建立的“广重荔潭教育基金”,周靖一直很好奇这个不零不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原来虽然不会上网,但郭建南一直有定制手机新闻的习惯,他看到国家去年教育方面的投入资金占4%,才得出了这样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