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可追 情成忆——追思中国商经学会罗东明副会长
2005年5月原商业部副部长、中国商经学会的老副会长罗东明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8岁。罗东明同志1917年生于四川南部县,1938年入党,长期在老区从事税务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大区税务局副局长,后调北京任中央财政部税务总局副局长、中央农产品采购部财会局局长、商业部副部长等职。我与东明同志相识多年,特别是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工作中接触密切,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积极推进学会组织建设
1982年,商业部、粮食部、全国供销总社合并组成新的商业部,退下了一大批部级、司局级干部。当时退下的郭今吾副部长任新成立的中国商经学会会长、罗东明副部长任常务副会长。东明同志每天坚持上班,积极推进学会的日常工作,为学会初创期的组织建设、人员分工、秘书处的具体任务等出了许多主意,并经常督促推动。经历过学会初创时期的学会老工作者都知道,当初郭今吾会长只抓大事,比较放手,大学和研究单位的副会长只参加重要活动。学会的日常工作是程雨村秘书长筹措经办,而东明同志则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决策者。
亲自主管学术工作
一开始,学会就没有学术委员会,东明同志亲自兼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我和另几位同志为副主任,第二届改由我任主任。但东明同志还是亲自抓学术工作。在他的领导和亲自参与下,十来年学会的学术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第一,年初就提出全年的学术研究课题,纳入学会年度报告进行部署,指导和推动了各地学会的学术活动。
第二,倡议和主持丛书的编辑工作,他亲自起草了两套丛书的详细目录,并积极推动实施。一个目录是学术性的,其中第一册就是他、曾鸿业和我主编的《中国商业经济学》,还有一册他推荐由中共中央党校著名教授王珏主编,为此我和他曾亲自到党校拜望王教授等商讨提纲,终于出版了一本论流通的专著。另一套丛书是普及性的商业经济读物,出过几本。后来因经费等原因,这两套书都未能持续出下去,实在可惜。
第三,组织推动学术研讨活动,每年都有一两次,是用学会名义主办的,学委会会同秘书长做了许多具体工作。
千方百计筹措活动经费
东明同志敏锐地深切地感到学会应当有一定数额的基金,作为学会的基本经费来源。每年找在职的部长批经费不是上策。我们都十分赞同他的判断,但如何筹措基金却成了难题。他自告奋勇来承担这一任务。他利用长期当财会局长和分工主管财务的副部长的优势,向各个总公司经理募集,但终究他已离休,主要还是靠“老面子”,他不厌其烦,不断打电话或亲自上门。经过一两年的艰苦努力,算是筹得了一批经费。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动手晚了,如果一开始办学会就走这一条路,可能效果好的多。
勤于笔耕终有成
80年代我们都家住三里河,相隔只两排房子。他有专车接送,每天早上我按时同他同车上班。这样,等于我们每天都有交谈的机会。那时我在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商业改革等问题,从1982年起又兼商业部商业政策研究会秘书长,东明同志是这个会的副会长之一。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学术研究和学会的工作问题。他虽只上过中学,但几十年的干部生涯也练就了很强的研究分析和写作能力。他亲自写过一些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一个省的《地方商业志》写的很长的一篇序言。他在这里写了编地方志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我仔细读过,深感是一篇高水平的专题论文,获益良多。
非常可惜,90年代初东明同志患了半身不遂,他虽尽力参加会长办公会,但再也不能像以前为学会尽力了。时任副会长的高涤陈同志曾多次和我同声喟然叹曰:可惜罗部长病了,否则学会工作一定有更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