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母的传说
龙母长到十几岁,一天在西江河边洗衣裳时捡到一个巨蛋并将其带回家,后来孵出了五条小龙,她养育这五龙子,因而人们称她为龙母。在小龙长大之后,龙母又鼓励它们出大海,上长空,做出一番事业来。五龙子非常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常常回到家乡行云降雨,免除当地的旱灾。
龙母本事非凡,能耕能织,能渔能牧,能医能护,乐善好施,为西江流域整治水患,执仗护航,惩恶扬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秦始皇自称祖龙,知道德庆有个龙母之后,便遣使来迎,想请她为自己去东海求仙丹护航,被拒绝后便强逼龙母上船沿西江上行,谁知神龙显灵,晚上还是将龙母护送回原处,如此往复四次,使者方才无奈作罢。后来西江发洪水,龙母带领乡亲们抗洪,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带头跳入水中,终于压服了洪水,龙母自己却再也没有回来。五龙子归来见母亲已亡,悲痛不已,潆浪聚沙成坟,化成5白衣秀士朝夕守制。秦始皇也随即赐“秦龙母墓”碑。这样,龙母就成了这片土地的保护神,要过湍急的四江水口的船只,都要来参拜龙母,周围百姓若有大小烦难,皆来找龙母倾诉、祈祷。
有学者认为,龙母是母系氏族社会西江流域的部落首领,她带领部落成员为当地的群众办了不少实事,造福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百姓心目中,龙母是有功于国的女中豪杰,是有恩于民的良慈圣母,是美的代表,善的化身,是群众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并形成了崇拜和信仰龙母的民间习俗,影响遍及西江流域、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至今已持续两千多年的时间。
龙母文化以信仰龙母为核心,以宫庙建筑、雕刻、壁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故事、祭典、民俗等无形文化为内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龙母祖庙的传说
龙母祖庙历史上曾称“孝通庙”,后称“龙母庙”。“孝通”二字,就是表现了“龙母以孝行教五龙子,龙子以孝德报龙母”的传统教孝道思想,置身于龙母祖庙,这里的山形、水体、人文都能让人们感受到龙子对龙母的一片“孝道”之情。
山情:龙母祖庙屹立于西江之滨,珠山之山。传说当年龙母仙逝后,五龙子在这里潆浪聚沙为母筑墓,并化为五龙山护着母亲,所以“五龙朝庙”之势。
水情:龙母祖庙坐落在西江悦城水口,悦城河、洚水、杨柳水都在这里汇流入西江。庙的正前方三水交汇,河底水流激荡,河面却水不扬波,恰像一个平静的大湖,潆回九转,凡江水流经,都要洄转七七四十九天才会离去,似有无穷依恋之情,形成一股“水回头”的奇特景象。
人情:龙母,是历史确确实实存在的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是龙母的生辰诞期,八月初一至初八是龙母得道诞,西江流域的群众和海外的龙子龙孙都前来龙母祖庙敬拜龙母,缅怀先祖龙母。
龙母祖庙传统节日一览表
正月初一至月尾:龙母华诞
正月初四:龙母开金印吉日
正月二十二:龙母开金库吉日
五月初一至初八:龙母生辰诞
五月初八:龙母正诞
八月初一至初八:龙母得道诞
八月初八:龙母水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