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卜玉明
对卜玉明来说,成为一名医生,有几分偶然,也有几分必然。
1994年,在庆阳卫生学校当了10年普外科教师的卜玉明接到通知——到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师从我省著名肛肠病专家尹伯约。
能吃苦、理论扎实、文章写得好,一年学习期满,尹伯约相中了这个弟子,协调医院发出了商调函,连科室的钥匙也早早给卜玉明配了一把。庆阳卫校舍不得放走这位优秀的骨干教师,最后庆阳卫生局出面协调,安排卜玉明到当时的庆阳地区医院工作。
卜玉明是土生土长的庆阳人,去不了省城的大医院,但总算能在家乡实现当医生的梦想。就这样,他成为一名主治医师。那一年,他32岁。
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卜玉明理论知识扎实,但临床实践不足,他虚心地向每一个人请教,包括他教过的学生。“卜玉明特别虚心,虽然曾经是卫校的老师,但进了医院,他就把自己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就问。”卜玉明的大学同学、庆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平回忆。
创建肛肠科
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是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长期以来,庆阳市人民医院一直没有独立的肛肠科。2005年以来,新农合的实施使当地农民看病的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高,医院接诊的肛肠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成立肛肠科势在必行。
肛肠科是普外科分出来的亚专科,工作脏、累不说,而且不容易出成果,院领导做了很多人的工作,都没人愿意来。找到卜玉明时,他二话没说答应了。
2006年,肛肠科正式成立,卜玉明被任命为副主任,主持工作。当时全科包括卜玉明在内只有2名医生,没有专职护士,也没有专门的病房。卜玉明就身兼数职,科主任、医生、护士、勤杂工,几个人的活儿他一个人包了。没有专门病房,卜玉明就“见缝插针”,从最初的门诊检查室,发展到有5张病床,后来,有了固定病区,床位也增加到15张。
为了壮大肛肠科医护人员队伍,卜玉明使出了浑身解数,死缠硬磨向院领导要人,苦口婆心从其他科室“挖人”。护士闫静还记得,她刚到肛肠科时,由于资历浅,工资低、奖金少,是卜主任每月从自己的奖金里拿出100元给她,而像这样的情形远不止闫静一个人。
起步总是艰难的。卜玉明苦练内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曾经的进修经验,2007年,他成功实施了全院首例微创痔疮手术。这种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损伤肛门括约肌,保留了肛垫的完整性,手术后病人基本没有疼痛感,且并发症少,痔疮复发率低。
创痛小、疗效好,越来越多的肛肠疾病患者奔着卜玉明和肛肠科的招牌来了。为了减少病人的开销,也为了给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卜玉明从来不压病人,总是及时检查,尽早手术。经卜玉明手术后的病人,一般住院7天,最多不超过10天,平均时间比其他医院少一周左右,病人出院后,还可以随时到科室找卜玉明免费复查、换药。
停不下脚步
卜玉明家客厅的沙发前,本该放茶几的地方,铺着一张大大的席梦思床垫。面对记者疑惑的目光,卜玉明的妻子杨林力解释:“玉明上班,无论是检查、手术还是换药,都得抻着脖子,哈着腰,身子拧得难受,回到家,一进门就可以躺展了缓一缓。”
杨林力是庆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麻醉师。作为同事、同行,她很理解丈夫的工作,但同样的忙碌让她无暇顾及丈夫的身体,能做的只是让丈夫回到家后,尽可能舒展开身体。遗憾的是,卜玉明在家里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除了吃晚饭和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科室里。
卜玉明的家就在肛肠科病区后面,相距不过100多米。为了节省时间,每天早上,他会到食堂买4个包子然后直奔科里,吃完两个包子后就是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剩下那两个包子,就算是这天的午饭了。多少年来,夫妻俩中午都回不了近在咫尺的家。
建科以来,肛肠科人员一直短缺,卜玉明除了接诊病人、做手术,科里的大事小事都得操心。遇到护士忙不过来,或是病情复杂的病人,他都亲自动手为患者换药。“肛肠科最麻烦的就是换药,有时一个病人就得换半个小时,科里住院病人最多时有30多个,光换药就得一上午时间,别人都下班了,我们还没换完药呢。”肛肠科医生张妍说:“病人都认卜主任,只要他顾得上,就会给病人换药。”
卜玉明去世后,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双一次性塑料手套和薄膜手套,一沓卫生纸,一个肛门镜。睹物思人,杨林力潸然泪下:“他的口袋里一年四季都装着这几样东西,为的是随时可以给病人检查治疗。”
卜玉明的遗物里,还有一张院长已经签字的公休假条。夫妻俩早就商量好了,今年三四月份,他们一起休假,去海南看看上大学的儿子,顺便也让椰风海韵洗去多年来忙碌工作的疲惫。卜玉明最后一次休公休假还是在2005年,那时候,肛肠科还没有成立。
肛肠科有一份清单:卜玉明去世前的10天里,
对卜玉明来说,成为一名医生,有几分偶然,也有几分必然。
1994年,在庆阳卫生学校当了10年普外科教师的卜玉明接到通知——到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师从我省著名肛肠病专家尹伯约。
能吃苦、理论扎实、文章写得好,一年学习期满,尹伯约相中了这个弟子,协调医院发出了商调函,连科室的钥匙也早早给卜玉明配了一把。庆阳卫校舍不得放走这位优秀的骨干教师,最后庆阳卫生局出面协调,安排卜玉明到当时的庆阳地区医院工作。
卜玉明是土生土长的庆阳人,去不了省城的大医院,但总算能在家乡实现当医生的梦想。就这样,他成为一名主治医师。那一年,他32岁。
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卜玉明理论知识扎实,但临床实践不足,他虚心地向每一个人请教,包括他教过的学生。“卜玉明特别虚心,虽然曾经是卫校的老师,但进了医院,他就把自己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就问。”卜玉明的大学同学、庆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平回忆。
创建肛肠科
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是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长期以来,庆阳市人民医院一直没有独立的肛肠科。2005年以来,新农合的实施使当地农民看病的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高,医院接诊的肛肠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成立肛肠科势在必行。
肛肠科是普外科分出来的亚专科,工作脏、累不说,而且不容易出成果,院领导做了很多人的工作,都没人愿意来。找到卜玉明时,他二话没说答应了。
2006年,肛肠科正式成立,卜玉明被任命为副主任,主持工作。当时全科包括卜玉明在内只有2名医生,没有专职护士,也没有专门的病房。卜玉明就身兼数职,科主任、医生、护士、勤杂工,几个人的活儿他一个人包了。没有专门病房,卜玉明就“见缝插针”,从最初的门诊检查室,发展到有5张病床,后来,有了固定病区,床位也增加到15张。
为了壮大肛肠科医护人员队伍,卜玉明使出了浑身解数,死缠硬磨向院领导要人,苦口婆心从其他科室“挖人”。护士闫静还记得,她刚到肛肠科时,由于资历浅,工资低、奖金少,是卜主任每月从自己的奖金里拿出100元给她,而像这样的情形远不止闫静一个人。
起步总是艰难的。卜玉明苦练内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曾经的进修经验,2007年,他成功实施了全院首例微创痔疮手术。这种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损伤肛门括约肌,保留了肛垫的完整性,手术后病人基本没有疼痛感,且并发症少,痔疮复发率低。
创痛小、疗效好,越来越多的肛肠疾病患者奔着卜玉明和肛肠科的招牌来了。为了减少病人的开销,也为了给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卜玉明从来不压病人,总是及时检查,尽早手术。经卜玉明手术后的病人,一般住院7天,最多不超过10天,平均时间比其他医院少一周左右,病人出院后,还可以随时到科室找卜玉明免费复查、换药。
停不下脚步
卜玉明家客厅的沙发前,本该放茶几的地方,铺着一张大大的席梦思床垫。面对记者疑惑的目光,卜玉明的妻子杨林力解释:“玉明上班,无论是检查、手术还是换药,都得抻着脖子,哈着腰,身子拧得难受,回到家,一进门就可以躺展了缓一缓。”
杨林力是庆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麻醉师。作为同事、同行,她很理解丈夫的工作,但同样的忙碌让她无暇顾及丈夫的身体,能做的只是让丈夫回到家后,尽可能舒展开身体。遗憾的是,卜玉明在家里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除了吃晚饭和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科室里。
卜玉明的家就在肛肠科病区后面,相距不过100多米。为了节省时间,每天早上,他会到食堂买4个包子然后直奔科里,吃完两个包子后就是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剩下那两个包子,就算是这天的午饭了。多少年来,夫妻俩中午都回不了近在咫尺的家。
建科以来,肛肠科人员一直短缺,卜玉明除了接诊病人、做手术,科里的大事小事都得操心。遇到护士忙不过来,或是病情复杂的病人,他都亲自动手为患者换药。“肛肠科最麻烦的就是换药,有时一个病人就得换半个小时,科里住院病人最多时有30多个,光换药就得一上午时间,别人都下班了,我们还没换完药呢。”肛肠科医生张妍说:“病人都认卜主任,只要他顾得上,就会给病人换药。”
卜玉明去世后,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双一次性塑料手套和薄膜手套,一沓卫生纸,一个肛门镜。睹物思人,杨林力潸然泪下:“他的口袋里一年四季都装着这几样东西,为的是随时可以给病人检查治疗。”
卜玉明的遗物里,还有一张院长已经签字的公休假条。夫妻俩早就商量好了,今年三四月份,他们一起休假,去海南看看上大学的儿子,顺便也让椰风海韵洗去多年来忙碌工作的疲惫。卜玉明最后一次休公休假还是在2005年,那时候,肛肠科还没有成立。
肛肠科有一份清单:卜玉明去世前的10天里,一共做了38台手术,有好几天都是一天做4台手术,最多时一天做了6台。2011年,肛肠科手术总量400多台,每一例都是卜玉明主刀。
卜玉明人生最后一台手术,也是当时肛肠科住院病人的最后一台手术。他走后,科里的业务无法开展,也不能接收新的病人。曾经住得满满当当,连楼道里都加满了病床的肛肠科,如今空空荡荡。
卜玉明走了3个多月,现在还不时有病人找上门来。
一年前在他们科里做过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张大爷,前些天来找卜玉明复查。之前,他一直找卜玉明复查,每次都是随到随查,从没有花过一分钱。当得知卜玉明已溘然离世,张大爷惊得哭倒在地,长跪不起。
事业未竟,心愿未了,卜玉明却已遽然离去。去年年底,为了尽快培养出能上手术的医生,卜玉明派科里两名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科里只剩下他和2名医护人员。正是岁末年初,饮食不当引发的肛肠疾病集中高发,那段时间,卜玉明忙得真有点扛不住了。
这几年,经过不断完善,微创痔疮手术越来越成熟。卜玉明今年本打算好好带带科里的年轻医生,让他们尽快掌握这项新技术。“我们的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大家都像卜玉明那样拼了命在干。作为院长,我也心疼,但能上手术的医生就那么几个,那么多病人在等着,停不下来啊!”说起卜玉明,院长段思圣痛惜万分。“他哪怕病几天,躺在床上,让我伺候伺候,心里也能舒坦些。”杨林力至今难以释怀。
岁月流逝,终会消磨悲伤。而常伴人们的,除了绵延无边的遗憾和思念,还应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理解。
对卜玉明来说,成为一名医生,有几分偶然,也有几分必然。
1994年,在庆阳卫生学校当了10年普外科教师的卜玉明接到通知——到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师从我省著名肛肠病专家尹伯约。
能吃苦、理论扎实、文章写得好,一年学习期满,尹伯约相中了这个弟子,协调医院发出了商调函,连科室的钥匙也早早给卜玉明配了一把。庆阳卫校舍不得放走这位优秀的骨干教师,最后庆阳卫生局出面协调,安排卜玉明到当时的庆阳地区医院工作。
卜玉明是土生土长的庆阳人,去不了省城的大医院,但总算能在家乡实现当医生的梦想。就这样,他成为一名主治医师。那一年,他32岁。
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卜玉明理论知识扎实,但临床实践不足,他虚心地向每一个人请教,包括他教过的学生。“卜玉明特别虚心,虽然曾经是卫校的老师,但进了医院,他就把自己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就问。”卜玉明的大学同学、庆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平回忆。
创建肛肠科
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是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长期以来,庆阳市人民医院一直没有独立的肛肠科。2005年以来,新农合的实施使当地农民看病的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高,医院接诊的肛肠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成立肛肠科势在必行。
肛肠科是普外科分出来的亚专科,工作脏、累不说,而且不容易出成果,院领导做了很多人的工作,都没人愿意来。找到卜玉明时,他二话没说答应了。
2006年,肛肠科正式成立,卜玉明被任命为副主任,主持工作。当时全科包括卜玉明在内只有2名医生,没有专职护士,也没有专门的病房。卜玉明就身兼数职,科主任、医生、护士、勤杂工,几个人的活儿他一个人包了。没有专门病房,卜玉明就“见缝插针”,从最初的门诊检查室,发展到有5张病床,后来,有了固定病区,床位也增加到15张。
为了壮大肛肠科医护人员队伍,卜玉明使出了浑身解数,死缠硬磨向院领导要人,苦口婆心从其他科室“挖人”。护士闫静还记得,她刚到肛肠科时,由于资历浅,工资低、奖金少,是卜主任每月从自己的奖金里拿出100元给她,而像这样的情形远不止闫静一个人。
起步总是艰难的。卜玉明苦练内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曾经的进修经验,2007年,他成功实施了全院首例微创痔疮手术。这种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损伤肛门括约肌,保留了肛垫的完整性,手术后病人基本没有疼痛感,且并发症少,痔疮复发率低。
创痛小、疗效好,越来越多的肛肠疾病患者奔着卜玉明和肛肠科的招牌来了。为了减少病人的开销,也为了给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卜玉明从来不压病人,总是及时检查,尽早手术。经卜玉明手术后的病人,一般住院7天,最多不超过10天,平均时间比其他医院少一周左右,病人出院后,还可以随时到科室找卜玉明免费复查、换药。
停不下脚步
卜玉明家客厅的沙发前,本该放茶几的地方,铺着一张大大的席梦思床垫。面对记者疑惑的目光,卜玉明的妻子杨林力解释:“玉明上班,无论是检查、手术还是换药,都得抻着脖子,哈着腰,身子拧得难受,回到家,一进门就可以躺展了缓一缓。”
杨林力是庆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麻醉师。作为同事、同行,她很理解丈夫的工作,但同样的忙碌让她无暇顾及丈夫的身体,能做的只是让丈夫回到家后,尽可能舒展开身体。遗憾的是,卜玉明在家里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除了吃晚饭和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科室里。
卜玉明的家就在肛肠科病区后面,相距不过100多米。为了节省时间,每天早上,他会到食堂买4个包子然后直奔科里,吃完两个包子后就是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剩下那两个包子,就算是这天的午饭了。多少年来,夫妻俩中午都回不了近在咫尺的家。
建科以来,肛肠科人员一直短缺,卜玉明除了接诊病人、做手术,科里的大事小事都得操心。遇到护士忙不过来,或是病情复杂的病人,他都亲自动手为患者换药。“肛肠科最麻烦的就是换药,有时一个病人就得换半个小时,科里住院病人最多时有30多个,光换药就得一上午时间,别人都下班了,我们还没换完药呢。”肛肠科医生张妍说:“病人都认卜主任,只要他顾得上,就会给病人换药。”
卜玉明去世后,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双一次性塑料手套和薄膜手套,一沓卫生纸,一个肛门镜。睹物思人,杨林力潸然泪下:“他的口袋里一年四季都装着这几样东西,为的是随时可以给病人检查治疗。”
卜玉明的遗物里,还有一张院长已经签字的公休假条。夫妻俩早就商量好了,今年三四月份,他们一起休假,去海南看看上大学的儿子,顺便也让椰风海韵洗去多年来忙碌工作的疲惫。卜玉明最后一次休公休假还是在2005年,那时候,肛肠科还没有成立。
肛肠科有一份清单:卜玉明去世前的10天里,一共做了38台手术,有好几天都是一天做4台手术,最多时一天做了6台。2011年,肛肠科手术总量400多台,每一例都是卜玉明主刀。
卜玉明人生最后一台手术,也是当时肛肠科住院病人的最后一台手术。他走后,科里的业务无法开展,也不能接收新的病人。曾经住得满满当当,连楼道里都加满了病床的肛肠科,如今空空荡荡。
卜玉明走了3个多月,现在还不时有病人找上门来。
一年前在他们科里做过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张大爷,前些天来找卜玉明复查。之前,他一直找卜玉明复查,每次都是随到随查,从没有花过一分钱。当得知卜玉明已溘然离世,张大爷惊得哭倒在地,长跪不起。
事业未竟,心愿未了,卜玉明却已遽然离去。去年年底,为了尽快培养出能上手术的医生,卜玉明派科里两名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科里只剩下他和2名医护人员。正是岁末年初,饮食不当引发的肛肠疾病集中高发,那段时间,卜玉明忙得真有点扛不住了。
这几年,经过不断完善,微创痔疮手术越来越成熟。卜玉明今年本打算好好带带科里的年轻医生,让他们尽快掌握这项新技术。“我们的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大家都像卜玉明那样拼了命在干。作为院长,我也心疼,但能上手术的医生就那么几个,那么多病人在等着,停不下来啊!”说起卜玉明,院长段思圣痛惜万分。“他哪怕病几天,躺在床上,让我伺候伺候,心里也能舒坦些。”杨林力至今难以释怀。
岁月流逝,终会消磨悲伤。而常伴人们的,除了绵延无边的遗憾和思念,还应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理解。
一共做了38台手术,有好几天都是一天做4台手术,最多时一天做了6台。2011年,肛肠科手术总量400多台,每一例都是卜玉明主刀。
卜玉明人生最后一台手术,也是当时肛肠科住院病人的最后一台手术。他走后,科里的业务无法开展,也不能接收新的病人。曾经住得满满当当,连楼道里都加满了病床的肛肠科,如今空空荡荡。
卜玉明走了3个多月,现在还不时有病人找上门来。
一年前在他们科里做过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张大爷,前些天来找卜玉明复查。之前,他一直找卜玉明复查,每次都是随到随查,从没有花过一分钱。当得知卜玉明已溘然离世,张大爷惊得哭倒在地,长跪不起。
事业未竟,心愿未了,卜玉明却已遽然离去。去年年底,为了尽快培养出能上手术的医生,卜玉明派科里两名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科里只剩下他和2名医护人员。正是岁末年初,饮食不当引发的肛肠疾病集中高发,那段时间,卜玉明忙得真有点扛不住了。
这几年,经过不断完善,微创痔疮手术越来越成熟。卜玉明今年本打算好好带带科里的年轻医生,让他们尽快掌握这项新技术。“我们的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大家都像卜玉明那样拼了命在干。作为院长,我也心疼,但能上手术的医生就那么几个,那么多病人在等着,停不下来啊!”说起卜玉明,院长段思圣痛惜万分。“他哪怕病几天,躺在床上,让我伺候伺候,心里也能舒坦些。”杨林力至今难以释怀。
岁月流逝,终会消磨悲伤。而常伴人们的,除了绵延无边的遗憾和思念,还应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理解。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