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13562756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10月08日

林若的“八个破除” 鼓励创新

发布时间:2012-10-09 01:15:00      发布人: jackson
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林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7日20时1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沈惠)

      生平

       改革初期广东掌舵人

  林若1924年10月出生于粤东潮州,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林若在中山大学读了两年书,因为频繁参加地下活动,被反动统治当局列入了“黑名单”,面临危险。在组织帮助下,他避开重重关卡进入香港,从香港搭船回到潮汕,再从梅州兴宁进入东江游击区,被安排在地处连平、和平等边远县境的连队任指导员。

  1949年广东解放,林若担任中共广东省珠江地委政策研究室城市组组长,1951年,到广东省中山县土改工作队任队长。1952年至1966年,林若在东莞工作,任东莞县委副书记、书记。1966年,42岁的林若出任中共广东省湛江地委第一副书记,1967年“文化大革命”,林若受到“造反派”冲击。1971年,林若被“解放”,出任中共广东省湛江地委常委,1973年,任南方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任中共广东省委运动办公室副主任。1975年之后,林若担任广州市委书记、湛江地委书记,1982年11月至1990年12月,林若出任广东省委书记(1985年7月前设有第一书记),1990年5月至1996年2月,林若出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林若同志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言论

      “要允许人讲错话” 

  “党内外有一种传统观念,即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因而,有人认为我们的改革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方’治社会主义的‘弊端’;也有人怀疑改革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因而不敢改革,不愿改革,甚至于反对改革。这种思想不澄清,改革就很难顺利进行,要深入就更困难。”

  ———1987年6月29日,林若在《南方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广东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他主政广东期间,正是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惊涛骇浪不断,林若带领省委一班人沉着应对,在农村全面实行包产到户,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率先放开物价,推动了广东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广东的市场经济从特区开始,逐步走向全国,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要看到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现在搞市场经济,千万不可保守,一保守就会落后。”

  ———上世纪80年代末,针对当时部分地区出现的对已有成绩沾沾自喜,导致工作停滞的状况,林若指出,改革开放是不进则退的工作,切不可过于保守守成。

  人大“广东现象”名扬全国

  “国家要长治久安,就要推行法治,再也不能‘人治’,特别是要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最高领导’,这是我们人大工作追求的目标。要让人大代表畅所欲言,要允许人讲错话,如果一讲错就抓辫子扣帽子,谁还敢讲?”

  ———林若1991年到1996年当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抓立法、抓监督,百姓拍手称快,人大的“广东现象”名扬全国。

  故事

  不绿化广东死不瞑目

  说起林若,广东人都亲切地称他“造林书记”。

  1985年,林若担任省委“一把手”后不久,就做出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重大决策。

  当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广东,有1亿几千万亩山地,其中1/3是荒山,1/3是疏残林山,真正有林的才占1/3。从广州出去,东到汕头,西到湛江,举目四望都是荒山秃岭。人们用这样的字眼描述:“晴天张牙舞爪,雨天头破血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但许多人不理解,改革开放正酣,经济热点、亮点并不在山区,林书记却挥师转向山区,似乎有点不对劲。不少人信心不足,怀疑是在提“高指标”。

  多年后谈起此事,林老哈哈一笑,“说不务正业,对吧?我是充耳不闻,义无反顾。”

  他的判断是,平原已经开放,并已上了既定轨道,市场会推动它发展,我们只要掌握方针政策就行了。管得太多,反而是干扰,甚至管“死”。但山区还很封闭,与沿海地区的距离正在拉大,必须给予推动和扶持。山区致富的路子很多,而绿化种树是一项最难以立竿见影、体现政绩的工程。从政者大都关注经济指标GDP,这项工作推行起来阻力不小。

  为表明决心,林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十年绿化广东,省委是有决心的,我也是有决心的。不把广东绿化起来,死不瞑目。”话说得很重,与会人员受到震动。

  他身先士卒,带队到从化的水南、黄溪村办点,参与植树造林。为了防止出现“花架子工程”,他四出检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造林绿化实行了奖惩机制,对造林绿化有功者,表彰嘉奖,晋升工资;对造林绿化不力者,出示“黄牌警告”,提醒注意,检查结果公开登报。

  1991年3月,国务院授予广东省“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荣誉称号。1993年底,“十年绿化广东”的宏伟目标提前两年基本实现。广东百姓至今感谢林书记这个“超前坚决”的决策。

  贡献

  “八个破除” 鼓励创新

  1985年,为了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广东省委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的“八个破除”。这“八个破除”是,要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个体经济、经济体制、市场竞争、领导方法八个方面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新标准。要求广东干部带领大家,大胆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林若回忆说:“80年代,广东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很守旧的,不敢想,不敢干,打不破计划经济那一套陈旧观念。所以,为了鼓励大家勇于创新,我们提出了这8个破除,就是想让广东闯出一条新路来,打开新的经济局面,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

  后来,有史家称“八个破除”是广东大胆实践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广东贯彻落实中央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广东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八个破除”是在计划经济体制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一把龙泉宝剑。

  林若笑着说,那时候,社会主义成分最高,全广东公有经济成分占百分之九十八点几,最高了,最高就是最纯,就是最纯的社会主义,但生产就是搞不起来。

  怎样打破这种“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主张,在广东率先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982年5月,佛山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1979年至1987年,广州城乡个体工商户增长了17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