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10745385
本馆由[ 纪旋 ]创建于2013年05月08日

父亲追悼会上的悼词

发布时间:2013-05-24 21:26:05      发布人: 纪旋

怀念敬爱的父亲

 

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

 

感谢各位能来参加我们敬爱的父亲陈维敬的追悼会。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我们敬爱的父亲大人陈维敬。父亲大人半年来因心力衰竭、肺部反复感染、多次持续高烧,以致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竭力抢救无效,不幸于2013551135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父亲身体一直康健,200790岁时还能毫不费力地旅游爬山,令同行游客惊羡不已。人人都以为父亲一定能在期颐之年,还和我们在一起享受生活。命运无情,美好的愿望未能实现!

父亲大人191746生于上海。就学于圣约翰中学和大同大学,毕业后入上海美商杨树浦发电厂工作,历任实习工程师、工程师、值长。在19495月的护厂斗争中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反“二六”轰炸、工厂设备抢修恢复生产的斗争。在五十年代前期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一工作队驻杨树浦发电厂小组的负责人。19582月,父亲接到调令,一周内赶赴北京报到,任地处远郊房山县第二机械工业部401所的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101堆的首任总工程师。1964年,父亲又奉调至地处戈壁滩上的中国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国营四〇四厂),任副总工程师兼二分厂即我国第一座生产钚239的生产性反应堆总工程师,从筹建、基建、试运转直至投产,完成了国家要求的从试制到生产核爆材料的全部任务。其中,在一次重大反应堆事故中,父亲带头进入现场指挥抢修,成功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1975年起,任404厂的总工程师。1977年,父亲被调回北京二机部二院,1978年被调至水利电力部(后曾调整为能源部、电力工业部,现为国家电网总公司)核电局任副总工程师。其实从1973年开始,父亲就陆续参与并主持了秦山、大亚湾、田湾等几座我国最早的核电站的选址工作,是我国核电建设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改革开放后,父亲很早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7年退休,1989年回上海定居。

虽然我们子女在少年、童年甚至幼年时起直至中青年时期,都少有机会与父亲在一起生活,但在我们的记忆中,幼时的父亲印象永远是亲切慈祥的,从没有受训挨骂过。直至我们成年,才体会到父亲是用自己的行为培育我们,并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使我们四人以及孙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是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就奋发努力,不怨不弃,干一行爱一行,视转行为拓展的榜样。父亲一生从事过好几个领域的工作。最大的转折是1958年从电机专业转到反应堆工程专业,完全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但是个人事业的新起点,而且是我国一个新事业的开创。父亲凭着自己的努力,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入行,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从1961年起,就能连续三年率团出访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参加国际专业会议。不知是不是巧合,我们子女四人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一个能从学习到工作,一个专业从一而终的。但我们四人不管在任何岗位上,都能成为专业工作中的骨干力量。这是父亲榜样的引领。

父亲是终身学习的楷模,他的学习能力令人神往。父亲在中学期间就已熟练掌握了英语,大学期间又掌握了德语,看书和会话都没有问题。五十年代开始学习俄语,很快就能阅读俄文资料,转行后大派用场。甚至在后来出访苏联东欧时可以不带翻译。七十年代,又开始学习日语,后来也能阅读日文资料了。退休后,闲暇时也阅读不断,直至耄耋之年,手边放着的日日必读的竟然是我们根本看不懂的霍金的《时间简史》这一类丛书。我们儿孙辈虽然有几个经历过文革不读书的年月,但最终都能在社会上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并都略有建树。这是父亲学习精神的影响。

父亲一生只知奉献,不求索取,体现的是我国老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风尚。他将自己整个中年时期的20年岁月全部奉献给了国家的国防事业,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家庭和子女。但他一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从未享有过制度规定以外的待遇。五十年代初,父亲主动放弃了美商企业原定的保留工资,自此到八十年代前期,他的工资和级别纹丝不动,整整三十年。但我们从未听见他有任何不满或怨言。父亲从来都没有想过动用自己的权力或关系为自己、家庭和子女谋取非分的利益和机会。我们在他身上得到的是自立、奋斗、奉献、自尊、自强的精神,我们将受用终生。

 

父亲离我们而去了,但您的优良品格会永留我们心中,溶于我们的血液。

 

安息吧,我们敬爱的父亲大人!

 

                           子: 纪刚   媳:嫣然    率全家 

                           女: 纪凯               率全家

                           子: 纪旋   媳:玉英

                           子: 纪和

                                               叩首

                                               2013-5-11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