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守卫西南大门的标兵
作者:罗宏伟 吕炳垚 来源:红河日报 2013-08-02
2007年12月,19岁的李杰从山东省文登市应征入伍。
只见他1.83米的个头,体型健壮、五官端正、目光炯炯,帅气十足。部队干部打量了这位80后新兵后啧啧称赞:“这正是我们武警部队所需要的苗子,并且相信通过部队‘锻造’后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果不其然,经过新兵集训、中队强训,李杰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实现了从社会青年到合格武警战士的转变,入伍后不到半年便走上了为红河州某机关执勤的岗位。即使是到了他生病住院离开部队的前一天,他毅然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训练中的标兵
从一名地方青年锻造成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这个磨砺过程无疑是艰辛的。
大个子李杰,虽然具备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但在刚入伍时同样经历了刻苦训练。“李杰在训练中,是个敢于吃苦,从不服输的人。”与李杰同期入伍的云南曲靖籍战士高艳林说,因为他个子高、体型健壮,在新兵训练期间,武警部队就把李杰当作未来的警卫标兵来培养。由此,不管是练队列,还是练警姿,对他的要求也都特别严格。
“李杰从不怕苦,相反他在训练中表现得更积极、更刻苦。”高艳林认为,在他们中队的新兵中,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一般都没有吃过苦受过累,面对严格的训练,有的战士表出现了不良的情绪,而同样是独生子的李杰却表现得相当出色。这方面,与李杰“我是自愿当兵的,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要干出点成绩给同学朋友们看看……”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直接关系。
李杰出生在北方,他的普通话比高艳林说得好,再加上从小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待人接物、礼节礼貌方面是使其走上警卫岗位的优势,但在体能上,却与高艳林有很大差距。但李杰认为,“都是练出来的,苦练加巧练就一定能提高。”说到做到,高艳林经常看到在大家跑完5000米后,李杰独自在训练场上再跑几圈。一个训练动作没有掌握要领,李杰就邀请班长留下来给他开“小灶”,由此,他多次受到新兵班班长和带兵干部的好评。李杰生前新兵集训时的队长王华彬说,从来没有见过训练这么刻苦的兵。
随后,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和岗前培训,李杰开始担负红河州某机关执勤任务。李杰对待执勤任务毫不含糊。他生前的警卫班长胡文平说,李杰刚调来警卫班时,对于执勤理论理解把握不是很深,为此,他经常向我和其他老同志请教,并找来执勤理论方面的书籍,悉心研究,认真解读。最后,他成了“执勤通”。“我是后来才调入警卫班的”。高艳林说,当时他对如何站好岗、如何询问入门人员并不太熟悉。李杰就主动上前鼓励他说:“刚开始都会紧张,习惯就好了。但是我们的执勤任务非常特殊,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不然就等于战士打了败仗。特别要注意,面对来访者要做到看行为仪态、看面部表情、看手持物品、查验身份证件、查问出入目的,特殊情况要及时报告。同时还要随时保持好卫兵形象。”除了学习执勤理论外,每到晚上,李杰都会主动锻炼体能。曾有人婉言劝他“你这么好的形象,还要练哪。”李杰总是说:“不锻炼人就会长胖,胖了精神面貌就不好,也就影响了武警形象。”
大个子李杰,是个粗中有细的人。高艳林记得,2009年6月,他因脚扭伤行动不便,李杰帮他买来小笼包,让他激动得连说谢谢。李杰却笑着说:“客气啥,知道你喜欢小笼包。”
不管军事训练还是站岗执勤,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李杰都是大家眼里的标兵、乐于助人的好战友。在李杰的帮助下,高艳林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2009年12月,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从义务兵进升为一级士官。
标兵在哪都是样板
“既然选择了当兵,就当个好兵。”李杰经常这样说,他也做到了。但他的这一个目标,一向谦虚随和的李杰却很少在战友面前讲起。而在高艳林眼里,却清晰地看到,转为士官后的李杰,话少了训练却更加积极了。工作之余,独自去学习室的次数多了,有时还把《军事天地》、《演讲与口才》等书刊放在床头。
2010年,刚刚入伍不久的冉孟宏就因为李杰的几句话受益匪浅。“我刚入伍就听老班长常常说起李士官,说他军事素质如何强、训练如何刻苦等等。”有很多时候,李杰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都要多看几眼,因为他不仅个子高,一举一动有都很标准。
新兵下连队后,李杰还教过他们如何站好岗。不过,通过进一步接触,李杰对冉孟宏所说的几句话,让他永远铭记。当时,冉孟宏的训练成绩不太好,李杰鼓励他“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有大进步、大收获。”如今,已经退伍返乡的冉孟宏,回忆起李杰帮助过他的点点滴滴,都认为李杰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0年9月,因为岗位的需要,李杰与高艳林从驻蒙自的武警红河支队一中队调到弥勒市中队,李杰被分配到二班。
“平时,李杰除了工作踏实,并没有发现他有多少与众不同之处。”班长王沛泉说,但在一次执勤任务中,李杰的表现却让他肃然起敬。2010年10月初,王沛泉的班被派到弥勒,担任弥勒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时的执勤任务。其中,有一个升国旗的仪程,作为国旗护卫,李杰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湿透了衣服仍坚持不换岗,而与他同时站岗的人已换了几次。这时,班长王沛泉才发现了他超强的意志力,从内心里赞叹“机动中队出来的兵就是素质强”。后来,他问李杰累不累,“这点累不算什么。我多站会,新战友就可以多歇会儿。另外,地方群众都看着咱们,新战士万一坚持不住时发生什么意外,就会损坏咱们武警部队的形象。”
坚守最后一班岗
多站几个小时的岗,李杰认为没什么,能成长为部队骨干,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为此,他在训练中异常刻苦。弥勒中队中队长孙强看得真切,心中暗自高兴,因为2010年年终考核快到了,到时又多了一名训练尖子。
不负众望,李杰在年终考核中,全部训练科目中都达到了优秀。
由此,队长孙强更加关注李杰。记得在2011年3月13日晚上,弥勒的气温明显下降。出于关心战士,孙强到各个哨位检查。当查到李杰所在的哨位时,说弥勒比蒙自冷,要多穿些衣服。“请队长放心,我不冷。另外,我是北方人,这点冷不算什么。”李杰声音洪亮。
一周后,孙强听说李杰有些头痛,就提出让他到附近医院看看,李杰称没事。而在3月21日,孙强查哨岗时又见到了李杰,问他头痛是否好转,不行就休息几天。李杰称时下勤务紧张,如果他调休了就会增加其他战士的工作量,他能坚持。
李杰时不时的头痛并没有好转,孙强就安排卫生员带他到弥勒市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当时并没有查出什么病症。孙强为了减轻李杰的工作量,强行安排他到炊事班。但在灶事班里,除了帮厨外,李强几次提出,每天最少也要站一班哨岗。
3月31日,李强站完最后一班哨岗后,在队长孙强的催促下,他才同意于次日到武警红河支队卫生队作深入检查。为防途中意外,孙强特别安排司务长护送。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意志坚强、大家眼中的训练标兵这一走竟成了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