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奉献给人民 追记捐献器官的
大爱奉献给人民 追记捐献器官的武警红河州支队战士李杰
《人民武警报》报道(邹清明、陈海龙、辛婕、李善明)
“我走后请把我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是李杰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7月17日,武警云南总队红河州支队弥勒市中队下士班长李杰病重离世,按照他生前遗愿,父亲李明传和母亲王春玲代儿子李杰与云南省红十字会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李杰成为了武警部队首例人体器官无偿捐献者。
李杰生前是武警云南总队红河支队弥勒中队一名下士班长。因患脑部恶性肿瘤,多方救治无效,他自愿把身上的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救助的患者。近日,记者走进武警红河支队,在他曾经服役过的地方,探寻一名普通战士大爱无私的高尚精神。
结识国旗班老兵有了从军梦
入伍前,李杰在清华同方电脑的专卖店工作。
“有一天,他去帮一个客户修电脑。回来后对我和他爸说,那个客户是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班退伍的老兵。那个老兵和他讲了很多部队的事,对他的影响很大。想了几天,他说他也想去当兵。”
王春玲没想到儿子动了真格的:“他自己去找到村委会主任,死磨硬缠的硬是给验上了。后来就到云南当了一名武警战士。”
“妈,我已经学会敬军礼了,回来我给您和爸敬一个……”“妈,今天站哨,首长夸我姿势很标准……”“妈,这里冬天不用穿棉袄,很暖和。您别担心……”“妈,春节我们自己包饺子,吃得很好……”“妈,我不在您和爸身边,没人照顾,您们要多保重啊……”一次次和儿子交流,王春玲夫妇发现儿子越来越懂事。“我们想,儿子进部队是进对了。”
3年零3个月,忠于职守诠释拳拳之心
2007年12月,李杰带着对部队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立志警营成人成才的愿望踏入部队。新兵下连分到一中队后,他始终把平凡的岗位作为磨练成才的舞台,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刻苦训练,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为人和善、团结战友,用无声的行动赢得了中队全体官兵的认可和赞誉。
2008年5月,李杰被抽调到红河州委警卫班担负警卫任务,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他认真学习警卫任务知识,积极参加警卫勤务训练,结合警卫任务特点和哨位实际,提出了“三看两查一报告”即:看行为仪态、看面部表情、看手持物品、查验身份证件、查问出入目的、特殊情况及时报告的理论。
2009年12月,李杰被选取为士官后,积极向中队干部和老士官请教带兵方法和组训经验,在充实完善自身的同时,主动发挥士官骨干的表率和桥梁作用,很快成为了中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和标兵。
2010年9月,李杰调入武警弥勒市中队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战友,他抱着“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崇高觉悟,自觉接受组织分配,主动适应新环境、新任务,很快就融入到新中队集体中。同时,他把在机动中队学到的优良作风、锤炼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执勤姿态带到了弥勒中队,从点滴开始把规范的动作、文明的用语、良好的形象,传授和引导给中队的每一名官兵,展示了一名优秀士官的良好风范,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中队的全面建设和执勤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2011年底,中队被武警云南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现任武警弥勒市中队三班班长李子盛回忆说:“李杰老兵是一个好老兵,他对我们关心无微不至,对我们爱护发自肺腑。一次我生病,训练不能搞,哨不能站,当时中队3包1的哨,李杰老兵给我送饭菜,陪我聊天,还替我站了2天的哨,一直照顾我,直到我完全康复;一次摔擒训练,由于我协调性较差,对动作掌握不熟练,当天晚上,李杰拉着我到训练场,主动当我的配手,手把手将当天所学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完全掌握,当我看到他腿上好几块青紫,他却没有一句怨言,在那之后,他常常替我作辅导,如今我能转改士官、当上班长,还真的要感谢李杰老兵,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人忠厚老实、谦虚和善、乐于助人的形象仍历历在目,我们非常怀念和李杰一起生活、训练、开心的日子……”
850个日夜,与病魔抗争感动无数战友
2011年3月的一天,李杰突感头痛、头晕和视力模糊,随即向中队汇报了情况。中队干部得知后消息立即带其到驻地医院进行了检查,后经诊断确认为脑部恶性肿瘤。自此,李杰便踏上一条与病魔战斗的路程。
2013年7月,在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李杰先后到地方和部队医院接受了三次以上的大型脑肿瘤切除手术,每次手术后他的身体状况都非常虚弱,但精神上的压力和身体的病痛并未击倒和压夸他。因为他坚信,健康时是一个坚强的军人,病危时仍是一个勇敢的战士。
李杰先后被转送到武警总队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和第二附属医院、武警总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生病住院后,李杰时刻牵挂着组织、惦记着中队、思念着战友,经常打电话向中队干部汇报病情和思想,面对战友的关心和担忧,他总是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好起来。在李杰住院治疗期间,武警云南总队各级党委、领导和战友非常关心,多次到医院看望慰问,并纷纷向李杰伸出了关心关爱之手,为挽救生命做出了积极努力。在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中,李杰深受战友情谊的感动和激励,他曾多次表示,去世后一定要将身上的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救助的患者,希望自己的器官能够延续他人生命,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以此来回报部队和战友多年来的关心和厚爱。
今年2月,李杰病情突然恶化,昏迷不醒,心脏一度停止跳动,正当医院准备放弃抢救的时候,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再次奇迹般的醒过来,被国内多个脑肿瘤专家称为“医学上的奇迹”。
一次次的昏迷,一次次顽强地挺过来,与病魔斗争的850个日夜,李杰从未向父母抱怨过、哭诉过、气馁过,而是经常鼓励父母要坚强,他在日记中写道:“看着爸妈照顾我时弯曲的背影,真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起来,用我坚强的臂膀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父母看着儿子受罪,哪有一个不心疼,父母的悉心照顾无怨无悔,儿子的痛彻心扉难以言表,曾经面对泪眼婆娑的母亲,李杰一边为母亲擦拭泪水一边轻松的安慰说:“妈妈,您不要哭,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等我好了,我还要伺候你们呢。”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无不让世人感动落泪,他用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感恩的心态回报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养育之恩,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爸爸妈妈,我疼。”因为他深知,这句话会让爸妈的心更疼,我们又怎能体会他是如何独自承受了病魔带来的不计其数的痛苦。
弥留之际,不忘回报社会
李杰生前在日记中写到:“我要努力工作,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像班长和其他党员那样,当尖兵、做模范,为中队多争些荣誉,为驻地多做点贡献……”在病情危重期间,李杰多次向部队和父母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他并没有因为病痛的折磨而影响了为部队建设服务、为社会贡献的热情,自他确诊患有不治之症无法治愈到生命垂危
期间,李杰多次向部队领导、医生护士和家人表达无偿捐献器官的遗愿,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的关爱和部队的培养,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一名普通战士“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铮铮誓言。
李杰的母亲含着泪对他说:“孩子,你都已经病成这样了,捐给别人也用不了啊。”李杰坚定地说,“不,一定要捐,哪怕只有一个器官是有好地,也能救回一个生命。”
今年7月16日,李杰的父亲李传明和母亲王春玲代儿子李杰与云南省红十字会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捐献仪式后,由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中心、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红十字会、云南总队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在昆医附二院为李杰进行了肝脏、肾脏、角膜等器官捐献移植手术。
7月19日上午,武警云南省总队政委张桂柏等领导专程看望慰问了李杰的父母亲。“李杰是雷锋式的好战士,是父母哺育的好儿子,是人民群众的子弟兵,也是我们广大官兵的榜样!”张桂柏政委对李杰的父母说:“我们要号召全体官兵向他学习,学习他从军报国、爱岗敬业的人生追求,学习他抗争病魔、乐观向上的革命斗志,学习他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激励广大官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随后,总队领导将5万元慰问金送到了李杰父母的手上。
文登父老乡亲街头含泪迎接李杰“回家”
7月20日17点40分,随着山东航空公司的SC4874次航班在烟台国际机场缓缓降落,飞越了千山万水的武警部队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武警云南省总队红河州支队弥勒市中队战士李杰的骨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山东省文登市龙山街道河埠庄社区居委会。
18时05分,李杰的父母捧着他的骨灰、遗像,在武警云南省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孙国的陪同下缓步走出机场,接机人群不约而同地让出了一条通道,心碎的痛哭,雷鸣的掌声,发自肺腑的赞叹声……家人、战友、乡亲、陌生人纷纷加入到迎接李杰回家的队伍,大家为李杰的英年早逝惋惜,更为他的无私大爱由衷的赞叹。
7月17日,遵照李杰无偿捐献人体器官的遗愿,他的肝脏、肾脏、角膜被捐献出来,给他人带来了生命延续的希望,李杰由此成为武警部队首例器官捐献者。
也许是他的大爱感动了苍天,7月19日的昆明大雨倾城,护送骨灰回家的父母和部队领导一行不得不推迟了行程,而英雄“回家”的当天,文登也下了整整一天的暴雨。
全城悲恸,万人空巷。听说李杰“回家”了,千余名文登市民闻讯从十里八乡赶来龙山街道河埠庄社区迎接。记者看到,在李杰的村子里,社会各界把村里村外站得满满当当,道路两侧排起了迎接的长队。“河埠庄父老乡亲欢迎李杰‘回家’”、“凡人善举,大爱无疆”的横幅分外引人注目。
“儿子,到家了……”当李杰父母手捧李杰的遗像和骨灰盒走下车来,迎接的队伍中传出阵阵恸哭声。李杰服役期间,全身心投入到部队工作中,没有回家探过一次亲,对很多父老乡亲来说,2007年冬天敲锣打鼓欢送他光荣入伍的一幕就是永别。
“我是7月18日晚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得知他捐献器官的消息,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为有这样一位好同学而骄傲!”李杰的同村同学王建智说对记者说。“这孩子长得壮,还有一副热心肠。有一回我把钥匙锁屋里了,是这孩子翻过墙头,爬到屋里帮我开的门,想想就在眼前似的。”邻居孙宗娥大妈抹起了眼泪。“每天上学从我家门口走,见着我总是笑着问一句‘爷爷,吃了吗?’”李杰的邻居、76岁的王宝松大爷红了眼圈。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杰子是我们河埠庄的骄傲,我们大伙都是来接他的。”19时许,虽然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雨点,但在河埠庄社区,从村口到李杰家挤满了前来迎接李杰的乡亲们。他们说,杰子从小就懂事儿,临走捐献器官绝不是偶然。乡亲们还自发地为他献上了花圈。
杰子是李杰的乳名,简单的称呼里透着一股硬朗劲儿,村里人都这样叫他。“李杰是我们老李家这一代唯一的男孩,再加上从小就懂事,他生病了,大家都很牵挂。”李杰的堂姐李先芹说,李杰第二次手术的时候,需要签字,李杰的爸爸一下子没了主意。这时候,李先芹的父亲、姐夫好多人都专门到北京,为亲人打气,陪他顺利度过了手术危险期。去年冬天,杰子回家休养了两个月,堂姐李先芹的女儿薪薪成了杰子的好玩伴,上下幼儿园都是杰子接送。
“杰子是我们的骄傲。”河埠庄社区居民、李杰的邻居李静说,当初李杰在电脑店修电脑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跟着沾了光,有时候即便是晚上9点多下班回家,只要邻居家的电脑有毛病,他都会马上上门免费维修。“他总是说,都一个村的,有这点手艺帮帮忙就是了。”说着,李静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李杰经常跟我说,当兵是他一生的梦想,是部队的教育、引导,才有了今天的他。”同乡王辉说,听到李杰无偿捐献器官时,他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19时25分,文登市副市长孟艳玲带领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加入到村民们迎接李杰回家的队伍中。孟艳玲说,“仁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李杰成功捐献肝脏、肾脏、角膜等器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孝文登”的深远意蕴。
“感谢你们为部队培养了一名优秀的战士,李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病魔顽强搏斗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武警云南省总队已为李杰同志追记二等功,并作出了向李杰同志学习的决定。”武警云南省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孙国对文登市副市长孟艳玲说。
“孩子参军入伍后,感觉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多次对我说,部队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让他感恩、感动,他要为社会最后再作一点贡献,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来,能多救一个人是一个……”李杰的母亲王春玲早已泣不成声。
“李杰,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