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套利定价理论创始人斯蒂芬-罗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08559207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7年03月11日

学术成果   套利定价理论

发布时间:2017-03-11 09:45:06      发布人: 孝爱天使

    1952年,马柯维茨(H.Markowitz)提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奠定了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1960年代,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简·莫辛(JanMossin)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该模型用于预测债券的风险与期望收益率的关系,是测量风险、估价证券的基准和衡量投资绩效的标准。但是,导出这个模型需要基于几个假设,其中一些假设显得过于理想化,因而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道格拉斯(DouglasHodgson)首先对资产定价模型的经验检验提出批评,并于1969年在两个方面找到证据。此后,理查德·罗尔(RichardRoll)的研究在实务界也引起轰动,他声称,既然真实的市场组合永不可察,那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永远不可检验,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应被视为用于证券定价的完美模型。这就促使人们去建立新的金融经济学理论。


  1976年,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APT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用套利概念定义均衡,不需要市场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套利定价理论假设:(1)投资者有相同的投资理念;(2)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3)市场是完全的。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没有以下假设:(1)单一投资期;(2)不存在税收;(3)投资者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4)投资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套利定价理论导出了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似的一种市场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