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崇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04055960
本馆由[ 满崇伟 ]创建于2024年04月04日

七周年的思绪

发布时间:2018-07-09 20:54:30      发布人: 满崇伟


  

亲爱的弟弟,一眨眼,你的七周年忌日到了,常常感叹人生如梦,岁月匆匆。

七年的时光,感觉转瞬而逝,了无痕迹,但仔细校正,终究还是留下了人生中的许多坐标。

〇〇八年二月十八日,阴历正月十二日,春节刚过,父亲在经年病痛的折磨下,撒手人寰,临走时,已是骨瘦嶙峋、灯枯油尽,享年六十六岁。我们兄弟姊妹在正月十七日,给他老人家治丧出殡。今年的三月五日,阴历正月十八日,元宵节未远,咱们的大爷,竟然无疾而终,距离父亲去世,整整十年,享年八十二岁,正月二十二给老人家出的殡。七年前的那个炎炎夏日,正值壮年的你,壮烈牺牲,让人悲痛何极。短短的十年光阴,失去了三位至亲骨肉,对于我们来说,沉痛的打击接踵而至,不由不让人思考人生的一些终极问题,开始整理现实的状态,调整生活的方向,梳理人生的思绪。

我所说的大爷所谓“无疾而终”是不可能的,大爷的身体肯定是有问题的,只不过没有明显的征兆,或者说只是我们没有看出来罢了。

二零一六年秋天,帮助他老人家收完最后一季玉米。之后不久,就感觉大爷的身体状况明显下降,连平时的生活料理,都有点力不从心的样子。于是在冬季来临之前,就把他送到了村中的老年公寓。看了一下,里面各方面条件还不错,一日三餐送到跟前,室内有卫生间,冬天有暖气,衣服也有人洗,费用也不高。满以为,从此以后大爷就可以在里面安享晚年了,没想到短短的一年之余,竟驾鹤西去。有时我们也在讨论,如果大爷不住老年公寓,也许不会走的这么快,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让他变得无所适从了吗?大爷终身一个人生活,已经养成不合群的性格,习惯了孤独寂静的环境。在老年公寓里面更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时显得略有些烦躁,甚至常常和室友闹点小矛盾,他无法像其他退休后的老年人那样,可以老有所乐,自找其乐,似乎种庄稼、摆弄土地成了他唯一的目标和爱好。一旦失去了这种经年的生活习惯,人的精气神立马就下降了,以至于逐渐消失。但是不去老年公寓住,他又无法照顾自己,说句难听的话,有可能哪一天他一口气上不来,我们还不知道呢。所以我认为把他送到老年公寓还是正确的选择,毕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在照看他。

想想大爷去世前,并未曾经受病痛的折磨,临走的前一天,一直还照常饮食,唯一意外的是,临走前的那几天,常常喊着要回家,我们未曾深入领会这其中的含义,可能是他自己有了某些方面的预感了吧,也未可知。

十年前,父亲的去世,像一道深深的疤痕,印在了每个人的身心里。想想父亲,年不过六旬,身体一直健康,突然的重症,让人不敢想象。但是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当时手术之后,如果父亲及时做化疗,不会走的这么快。常常痛恨自己的无知愚钝,不知道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医疗常识。父亲出院时的病历上明明写着,定期检查和接收化疗等提示,可是我们都没有重视。等到过了很长时间,当父亲再次感觉不适时,我陪他一起去医院检查,当时我记得很清楚,被医生批评了一顿,问这么长时间不来检查,到现在才来,感觉他的意思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果不其然,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医生的判断。但是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给父亲说,去按照医生的吩咐做。好像一直在说:父亲不愿意接收化疗,事后想来,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最起码说我们兄弟姊妹毫无医学常识,手术后接收化疗是再基本不过的常识了,是普遍通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医疗手段。父亲因为文化的原因不知道,而我们也是不折不扣的“医盲”,没有说服他老人家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加以治疗,认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医学知识了解的太少。我现在仍然相信:以当今的医学技术和医疗条件,按照科学的方法治疗,父亲至少可以再延长三至五年的生命,甚至能活到现在也未可知。如果这样,那么我们现在的家庭情况,应该和现在大不相同了吧,也许后来也没有这么多的意外变故吧,现在想来令人追悔莫及。

亲爱的弟弟,时光不饶人啊,我们兄弟姊妹皆已在知天命的门槛上,想来许多知识仍然需要学习,许多的世事仍要经历。希望我们都能静下心来,沉得住气,挺起脊梁,向着未来的人生继续进发。

 

你的哥哥崇伟

二零一八年七月十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亲爱的弟弟,今天没能去烈士陵园看你,略有遗憾,但是我相信今天的你并不孤独,我知道,每年的今天都会有许多人去祭奠你、怀念你,因为你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痕迹、抹不去的记忆。亲爱的弟弟,每年能抽出一天的时间想你,想想这个家,想想一切平时被忽略的某些东西,我们就有了重新进发的底气和勇气。


    写信时间:2018/07/10 16: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