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最后文章怀念老友、著名翻译家沙博理
一天上午,任嘉尧正在策划文汇报各地通信版内容,忽然接到电话,来电人自称姓倪,是约王艮仲、葛克信和任嘉尧三人见面的,地点在高罗士行大厅大钟下的沙发座,时间是当天下午三时正。
任嘉尧接电后急忙驱车赶到半山他俩的寓所,告知电话内容。下午二时三刻,三人先行一步到达指定地点。三时正,风度潇洒的倪先生准时抵达,定睛一看,原来 是潘汉年同志。潘汉年同志当时是中 共驻香港的负责人之一,经常和唐纳(香港《文汇报》总编辑)、夏衍一起聚首,商讨事情,任嘉尧曾见过多回。
潘汉年和王艮仲、葛克信低声密谈,了解他俩在上海的处境和今后的行止,布置了一些任务,并对任嘉尧作了一些嘱咐。事后,任嘉尧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了一则消息,报道王艮仲、葛克信脱离国 民党,投靠人民获得新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任命王艮仲为政务院参事。他又是民建中央委员,百岁高龄后依然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文教事业热心资助,不愧为“江南大侠浦东王”之誉(东南大学老同学汪道涵语)。葛克信曾出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经理,民革中央委员。
任持平介绍,任嘉尧逝世前还笔耕不缀,最后一篇文章是今年10月18日怀念老友、外裔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翻译家沙博里逝世两周年所写《沙博里从上海外滩 走进中国》,回忆当年他在上海接待沙博里协助他落脚中国,并办沙博里与夫人凤子代办喜酒的情景。任嘉尧在文章中回忆:“当年,我曾赠送沙博里一幅彩粉画, 留作纪念。画面是延安宝塔山。此画出自香港大律师陈丕士手笔。丕士乃北伐后首任外交部部长陈友仁之长子,他曾经访问过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