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801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4日

深切缅怀院校第一任党委书记张之强同志

发布时间:2009-12-15 16:23:04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卫生部原副部长张之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中国政府正式接管私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后,1951年6月,军委委派张之强同志任医学院的政委;195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副院长,从此,张老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组建和发展,倾注了满腔热忱和才智。张老作风民主,襟怀坦荡,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同志的信任和爱戴,至今和他共事过的协和老同志们,仍亲切地称他——张政委。

为院校的创建、发展和协和第三次复校作出巨大贡献

朝鲜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协和医院,成为抗美援朝的后方医院,后又划归为军委建制。1951年6月,张之强同志任医学院的军事代表、政委。当时,学生们毕业证书的签名是,校长李宗恩、政治委员张之强。

由于刚刚解放不久,医学院上上下下对这位威威风凛凛的军政委还有些惧怕的心理。第一天上班时,被学院安排担任张之强秘书的孙玉珊一直是忐忑不安,坐站拘束。快近中午时,孙秘书感到口渴却又不敢倒杯水喝,暗暗忍着。没想到张政委也口渴了,更没想到张政委自己提着水壶先给孙秘书倒了一杯水!张政委的平易近人,一下打消了孙秘书的恐惧和顾虑。

其实,张之强虽然戎马倥偬,却文化功底深厚。1936年还是北平师范大学学生的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之强长期做党的统战工作,曾受到毛主席的嘉许和鼓励。全国解放前曾担任二野军政大学第一纵队政委,可谓军中才子。

张政委授命协和后,就认真地研究协和、了解协和,全身心的投入协和。张政委在工作时,既讲原则性,又能把握工作的灵活性。当时,全面废除老协和一套管理的呼声很高,但张政委却不以为然,他坚定地认为,协和既有消极的问题,更有优秀的方面,不能全盘否定。他顶住左倾的压力,恢复和保留了老协和很多规章制度,为协和优良传统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之强作为协和的领导者,非常看重教育工作,他为协和的第三次复校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创建,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亲自调查研究,以当时全国一半以上重要医务人员都是出自协和为主要依据,积极奔走,找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等领导和部委,力陈协和复校的理由。还根据中央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的精神,张之强提出了院校医教研三结合的方针,为院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保护、爱护知识分子,使协和这个重灾区免于受到重灾难

张政委协和在任的50年代,正是我国政治运动不断的时期,如“三反五反”,“大跃进”、“反胡风”、“反右倾”等等,在这些运动中,知识分子都是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但协和医学院的形势,总的来讲还是平稳的,这与张之强的全力保护直接相关。

他说,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团结、改造知识分子”,那我们首先就是要讲团结,不团结怎么改造。他尊重、信任知识分子,和他们交知心朋友。他为人宽宏大度,从不发脾气、教训人。他在协和任职期间,和李宗盛、黄家驷、邓家栋、张孝骞、吴英恺、林巧稚、方圻等许多“大牌”知识分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困难时期,他想方设法保证协和的专家、教授每人每天一杯豆浆;在医疗队下乡时,他力排非议,坚持让“有问题”的人工作,坚持分灶吃饭,给副教授以上的医务人员开小灶。

即使是在“左倾”严重的时期,张政委仍是不改初衷,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和优秀的人格和品质:

他邀请著名专家张孝骞到公园划船游玩;有位著名教授,在入党时总被人抓住历史上的一点小错不放,认为这是给共产党“掺沙子”。张之强实在气愤了,斩钉截铁地说:“掺共产党的沙子,总比掺国民党的沙子好吧!”后来这名教授终于如愿加入了党组织;王振刚教授,曾在学生时代被派往在印度的中国远东军工作过8个月,后来这成为了他是“印度”特务的罪证。张政委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全力保护,耐心劝导,终于打消了他自杀的念头;著名教授宋鸿钊为人耿直,总有人想趁运动之机把他打倒。张政委不但给他“撑腰”,而且还为他的科研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宋鸿钊教授不负重望,终于在绒癌的研究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这些现在看似简单的小事例,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为单位的一把手,确实需要很大勇气和胆识去做。也正是这些现在看似简单的小事例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协和医学院这样的“重灾区”,真正被划为“右派”的主任级干部寥寥无几。

张老将大半生的心血倾注协和,即使他在离开协和后,仍就十分关心协和的发展。院校在编辑出版《协和育才之路》丛书时,张老欣然应邀担任顾问,他不顾84岁的高龄,参加每次的编写会,认真审阅40余万字的书稿。在谢世前不久,一次院校领导去看望张老时,当得他知协和有了实体化办学的进展后非常高兴,谆谆叮嘱需要认真解决的关键环节。

张老早已离休在家,但每到春节、元旦或他的生日时,协和的老领导、老教授、老同事们仍要到家中探望,仍要亲切地叫声张政委。张老的精神风范与协和永存。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