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石家庄今日天气

心系居民的“小巷总理”——追记新华区红军大街社区居委会主任焦蕾
3月7日,新华区永泰中街社区居委会原主任,年仅36岁的焦蕾在家中骤然离世,永远地走了。
想起她,长年得到她帮助的永泰中街社区残疾人老龙(化名)说:“焦主任一走,我就像少了半个脑子,非常痛苦!”东焦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彭晓说:“那么阳光的一个人,脸上永远带着微笑。”焦蕾的丈夫白学军说:“她性格要强、开朗,内心丰富、善良。”年仅5岁的儿子一遍遍地画着妈妈:鹅蛋脸,留着整齐刘海的齐耳短发,大大的眼睛戴着近视眼镜,嘴角上扬带着温柔的笑……
焦蕾在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仅仅不到5年时间,留给社区百姓的却是触动人心的点点滴滴。
社区就是个小社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必须去掌握、了解各种人的特性,才能做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同社区人的工作
(焦蕾日记 2011年1月14日)
2007年4月,焦蕾参加考录,成为了新华区一名专职居委会干部。“小巷总理”的称谓说起来好听,但工作千头万绪。
在“三年大变样”拆迁工作中,由于永泰中街社区临街的一些小平房较多,涉及商户和房主的利益,抵触情绪很大。焦蕾与同事们就率先拆除了属于居委会的3间中华大街临街门脸、4间宁安路临街门脸和6间商业用房,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
居委会的门脸拆除后,焦蕾就和社区工作人员天天做商户和辖区单位的工作,有的商户恶语相加,有的连门也不让进。她和同事们就一趟趟跑,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讲到居委会自己的例子,最终让商户们配合了大局工作,很快完成了拆迁。
在平改坡期间,焦蕾的孩子才两岁,正是需要母亲悉心照顾的时候。可是她只能把孩子丢给年迈的婆婆看管,每天晚上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早上走的时候,孩子哭着不让妈妈走。一个月下来,她和同事们都变黑变瘦了,但想到最终能顺利完成任务,也得到了居民理解,她感到很欣慰。
和平路192号市司法局宿舍,大门朝西在自行车道上,居民出入很不方便,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大院没有门卫,时常发生小房被盗,电动车、自行车被偷事件。居委会和街道综治办、派出所联合,千方百计想办法,焦蕾多次找有关单位协商,通过努力,终于把宿舍大门改在和平路上,多年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永泰中街社区有5栋老旧楼院,多年未参加集中供热,每年冬季只能靠烧煤取暖。焦蕾得知情况后,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同意。随后,她积极联系施工单位、供暖部门,2008年冬天,使靠烧煤取暖的居民终于享受到了暖气的温暖。
永泰中街社区居民薄丽珍说:“2007年,我们小区的旧锅炉拆除了。要不是焦主任积极协调,我们小区的近百余户老人可能得挨冻过冬了。这恩情,我们记一辈子啊。”
什么是助人为乐?其实很简单,我觉得这就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得到的是快乐!这就叫助人为乐。
(焦蕾日记 2011年6月3日)
在永泰中街社区居民的记忆中,焦蕾脾气温和、很有耐心。焦蕾在永泰中街社区工作4年多里,经焦蕾照顾过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超过百位,她成了很多人的“闺女”。
今年85岁的尹建军是焦蕾2007年到永泰中街社区后“一对一帮扶”的一位孤寡老人。洗衣、清理卫生、买菜……四年多来,焦蕾照顾尹建军,尹建军也把焦蕾当成亲闺女。
2007年的一天,尹建军老人去菜市场买菜。因为风湿和骨刺,老人双腿又疼又肿,即便拄着拐,也只能佝偻着身子。那天焦蕾不仅帮老人买了菜,还把她送回家。焦蕾拉着老人的手说:“以后您把我当闺女吧。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您受累吃苦的。”一开始尹建军以为这就是一句玩笑。但是从那天开始,逢年过节焦蕾总是到家里看望老人,每逢周六日就来陪老人聊天、洗衣服、清理卫生,硬是坚持了四年多。每次在街上碰到了,焦蕾也总是买点儿吃的让老人带回去。
今年1月份,焦蕾调任红军大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尹建军心想,人家都不在这个社区工作了,不会再来了。快10点的时候,焦蕾不但来了,还带来了儿子。焦蕾陪老人逛超市、买元宵,讲着社区里的新鲜事儿。
想起焦蕾,尹建军说:“亲闺女都没有这么好呀!我从心眼儿里把小焦当闺女,想起来就觉得温暖。”如今,焦蕾走了。尹建军仍是时常拿着自己的老年人专用手机,习惯性地拨出了焦蕾的手机号,想和她的好闺女说说话。
在永泰中街社区,共有81位残疾人登记在册,几乎每位残疾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件与焦蕾有关的“帮扶”小事儿。
下肢重度残疾的老龙说:“那年我的电动车电机坏了,焦主任硬塞给我三百多块钱,说是一个爱心人赠的。我问是谁,她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半夜里灯泡坏了、闸盒断电了,可没少给焦主任打电话”,“我家的米面油断顿儿了,都是焦主任帮忙购买的”。
回想起这些,老龙的眼睛湿润了:“焦主任送来的不仅是东西,更是我生活的希望。”
在人的这一生的快乐,一般都是当你看见除自己之外的人快乐后你才会觉得快乐。
(焦蕾日记 2011年7月26日)
社区稳定是整个城市稳定的基础。深入群众中,了解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几乎填满了焦蕾的日常工作。
提到铁路运校宿舍的管理问题,永泰中街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闫军萍感慨颇多,以前该小区没有物业,平时小区的一摊子事都由居委会担了起来。
2011年,焦蕾和同事们结合楼院实际,在原来楼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负责模式——单元长负责制。单元长负责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单元长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们有爱心、有威望、热衷于小区公益事业,不仅和常住户相处融洽,和租房户相处得也非常和谐,每项工作都开展得比较顺利。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社区管理也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考虑到小区流动人口工作特殊性,焦蕾带领居委会建立了QQ群。通过网络将居委会的一些信息,通过聊天等方式及时发送出去,并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区活动,增强凝聚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焦蕾在任时总能利用节日给一些特殊人群送去温暖。”闫军萍说,去年端午节,焦蕾组织了居委会“粽“艺颂党恩活动,居委会干部们包粽子,挨家挨户送到社区内的空巢老人、低保户和残疾人家中。“焦主任走了,今年的端午咋过啊?”
今年3月5日,焦蕾调任到红军大街社区后组织策划了第一项社区公众活动——“妇女节,巾帼才艺秀”。社区内的百余名妇女拿着自己的十字绣、剪纸、手工编织品到居委会比拼,互相品评。红军大街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那天焦主任主持了整场活动,没成想这是她最后一次带给大家欢乐。”
在焦蕾的丈夫白学军眼里,自己的妻子特别上进、特别好强。2009年那场大雪过后,焦蕾带着社区群众扫了一天的雪回家后,白学军发现妻子十指冰凉,躺在床上半天暖和不过来。白学军记不清有多少次,社区居民深夜打来电话寻求帮助,焦蕾穿起衣服就走出了家门。白学军说:“她这个人很善良,干起工作来从不说苦。”
看着电视柜左侧的墙上贴着两张写着“铄铄荣誉”字样的白纸,上面是儿子记录的“爸爸回家晚了”、“给妈妈按摩”等,想起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情形,白学军忍不住流泪了。
在焦蕾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白学军一直整理他与妻子、儿子在一起时的生活照、工作日记以及一些影像录音资料。他抚摸着键盘说:“这些天,我在整理她的手写日记,想转成电子文稿保存起来。每敲打一句话,就感觉小焦又回来了,好像在跟我说话。”
焦蕾走了,同事们仍然像她一样去看望尹建军老人,像她一样参加社区每个月三次的志愿者活动,老龙也不时开着残疾人助力车在社区里转悠,或清理街道,或把垃圾归类后扔进垃圾箱。“感觉这样,好像还能帮焦主任做点什么,就算报恩吧。”他低声说。本报记者 王 静
责任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