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派”教授 吴昌荣
吴昌荣多次为地质毕业班找来生产实习的任务,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
躺在病床上,吴昌荣曾不止一次念叨,得了这个病极不甘心,因为此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二。
“我真的想多活几天,可人的生命总会终止。我能给社会留下的只有这个躯体了。”3月6日,吴昌荣忍着剧烈的喘息和咳嗽,断断续续对一名记者说,一行清泪顺着眼角缓缓淌出。
在吴昌荣临终前一段日子,秦皇岛市政协老干部科科长李永海经常去医院看望吴老。他说,这些年送走了十多位老领导,吴老是第一位想到捐献器官的干部。
但熟悉吴昌荣的人都知道,老爷子一直是个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
时光倒推25年,1981年,吴昌荣被调至秦皇岛冶金职工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前身)任教。因教学中的实干精神,吴昌荣很快被提拔为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处处长。
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是“工人哭、农民笑、知识分子光着屁股坐花轿”,以此说明知识分子普遍的经济情况。
吴昌荣认为,国家的经济不算富裕,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所以主张采用多渠道办学的方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增长才干。
许多老师提出的一些想法,例如利用寒暑假办班等,他都大力支持,并积极引导。
他自己也多次为地质毕业班找来生产实习的任务,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
学生陈涛说,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学校里有一些人对吴昌荣的做法很反感,认为这是“政治路线的问题”,但又对当时的政策吃不透,于是就在表面上沉默、内心里抵触。
与此相应的细节是,在学校的十几年里,吴昌荣年年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可是年年入不了党。
民盟主委亲任售票员
1992年,吴昌荣号召盟员集资5万元,购进一辆18座面包车运营。他亲自担任售票员。
1986年,在同事胡伦积的介绍下,吴昌荣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1992年成为秦皇岛市民盟主委。
当年3月4日,经市教委批准,他发起成立“民盟科技学校”,共招生7期,培训学员430多人次,共收学费近5万元,除去直接成本费、房租费、教师讲课费、办学人员劳务费,盈余近两万元。
这种做法遇到一些质疑。
吴昌荣的回答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不可能在“空谈”中产生。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总结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律,从而完善改革开放的各种政策,才能实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流通的加速,运输需求与运力紧张之间的矛盾凸显,而个体运输业又在政策上受“歧视”。为了探索这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矛盾,1992年,吴昌荣号召盟员集资5万元,购进一辆18座面包车,在北戴河到山海关之间运营。他亲自担任售票员。
三个月内,运营收回17900元,同时总结了许多有关市场经济秩序的经验和理论,这为盟员参政议政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老同事张宗祥说,1993年,市委按照省委的要求,选拔一位党外的同志担任副市长。市委常委会认为,吴昌荣在民盟中工作的表现,尤其是他主抓经济工作的思想和作风,完全符合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这是其他候选人所没有的。
1993年4月23日,在秦皇岛市九届人大会议上,到会代表320多人,吴昌荣以280票当选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