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容妈妈日记:假如你的生命还有最后一年?
假如你的生命还有最后一年你如何安排?
最近我在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讨论题:假如你的生命还有最后一年你作如何安排?
发言者很拥跃,有的说,我要好好的感受一下生活。人生来一次也不容易,有的说我要好好的孝敬父母,父母恩重如山。
有的说我要环球世界,将世界各个角落走完,感叹大自然之美。
有的说我要好好读书,把我最喜欢的书看完。
有个年轻丫头说,我要将追求过我的男朋友和我追求的男士,统统叫来,每个人陪伴我几天,让我好好的享受人生快乐。引得满堂大笑。
主持人说,如果我只有一年了,我一定天天录节目,等到我死了后。观众好好的看我主持节目,我也心满意足了,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玩笑归玩笑,实际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当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得知自己和家人得了绝症后,第一反映是天旋地转,目瞪口呆,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体和血液及空气都凝固了,什么办法都没有。人显得呆呆的,傻傻的。究竟如何办?拿不出一个好主意,特别是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本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养老,那茅盾大到几乎无法克服。
首先是医疗费用无法预算。特别是癌症的费用每天不是几百元,而是几仟元,护理人员不是一个是两个。这些费用必须要子女来承担,子女在商量的过程中各种恩怨关系都反映出来。经济不富俗的人说,我生活都困难,我只能拿出这么多钱和时间来孝敬父母,经济宽裕的人说,我已拿出不少了,父母养我们都是平等对待的,为啥我要多出。争来吵去。互不相让,最后达成的意见将父母得病一方送到医院,由另一方护理。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就继续给治疗。效果不好就接回家,自生自灭,大部份绝症病人后期都是痛死和饿死的。在我接触人群中大部分就是这样度过的,自从国家使行全民医保后这种茅盾在慢慢缩小。
人要善待自己,要善待病人,病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让临终关怀作为一个常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我家也面临这种现实,当各级医院确诊后异口同声的说:治疗无希望,继续治疗等于烧钱。最后的结果就是人财两空。
治不治?我家分岐也大。一部人认为应当治,在一百万分之中求一线希望,碾转各级医院,求神拜佛,求爹爹拜奶奶,神药两医,眼睁睁看到病人一天不如一天。一个大活鲜的好人,说走就走了。使人多难受。
另一部份人的意见是代着妈妈周游世界各地,反正也只有最后几个月了,就是死了也值得。
谁去?当然只有我最合适。出国旅游的人是多因素的人组成的。有的是新婚夫妇,有的也是出国考查,有的是闲得无聊的,有的确是大富大贵之人,象我们这个家庭是末日到来的人,那有心思游山玩水,看到各地美丽的山河,欢乐的人群更加增加了自己的伤感。本来谁碰上这样的事都六神无主了,还要安慰病人,可能确实找不到恰当的话来说。游的结果病人病情加重,好人也病了,那不是祸不单行了吗。
我如果还只有最后几个月了,前半部份还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加紧写回忆录,把自己最到霉的事写出来,使后人能了解我们这一代是如何过的。还可以从中吸取一部份教育,后半部份就吃一定的安眠药,使自己昏昏欲睡,等待命运的安排, 唉!人总有这一天的,只是早晚而已。
这就是生物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