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贝格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4269704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4年04月29日

女王捧起了我的辛德贝格黄玫瑰……

发布时间:2014-04-29 21:59:09      发布人: jackson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捧起我的‘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和亲王一道庄重而严肃地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广场,并在和平树前亲手将其中的一枝插入泥土。”4月28日下午,辛德贝格的亲外甥女玛丽安在金陵饭店闭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深情地讲述了丹麦女王关心辛德贝格在中国南京的英雄事迹以及有关这种特别政治寓意的黄玫瑰的一串串情节。

  1938年前后,担任丹麦独资的南京江南水泥厂工程师的辛德贝格,直接参与或间接救助了近2万中国人免遭侵华日军屠杀。那段时期他在水泥厂创建简易医院救助中国难民。还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一起,考察和拍摄江南水泥厂和栖霞寺一带日本军队的暴行记录。在返回欧洲之后,曾经在日内瓦等地放映他在中国拍的纪录片,把日本军队在南京的暴行公之于众。玛丽安是辛德贝格的亲外甥女。

  2004年12月17日,在玛丽安一家的多方联系奔走下,在辛德贝格的故乡丹麦王国奥胡斯市,“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诞生了。

  女王盛邀我一起出访南京

  “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要到中国南京的消息,我是大约6周前接到丹麦驻中国大使馆电话时得知的。第一次来电向我通报这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次日,大使馆来电正式代表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邀请我一起前往南京出访。我非常激动,因为这样的荣誉不是我们丹麦的普通国民可以享受到的,我很荣幸。”玛丽安忆起当时的情景,高兴和自豪是满满的。“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丹麦是公众人物,在国内我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和女王接触。在女王抵达南京的那天晚宴时,丹麦驻中国的大使安排我和女王见了面,交谈中女王询问了一些有关我的舅舅辛德贝格在中国的事情。”

  “我此次来到中国,只带来了一小捧辛德贝格黄玫瑰,这是来自丹麦的。旅途中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它们,精心保存,就是为了把它献给女王玛格丽特二世。”4月27日,玛丽安陪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女王手中捧的正是玛丽安献上的辛德贝格黄玫瑰。玛丽安告诉金陵晚报记者,当女王看到新鲜的黄玫瑰时,特意询问她“这是哪里来的,是从丹麦带来的吗?”玛丽安自豪地回答“是的”。

  “女王在和平广场的和平树下插上了一枝黄玫瑰,剩下的玫瑰在参观的路上她一直紧紧地握在手中,我想女王一定是喜欢这玫瑰的。”想起当日的场景,玛丽安还是有些激动。随后,她笑着告诉记者,“我期待在一个夏天,女王会因为想念辛德贝格黄玫瑰而来到我的家中,欣赏它、而后向我要一盆玫瑰花。”

  黄玫瑰后面的故事充满爱

  “我这次南京之行,是为了帮女王知道更多有关辛德贝格在中国的事情。”玛丽安告诉记者,在丹麦,很多人对辛德贝格的事迹还不了解,玛丽安有些遗憾,“回国后,我将停下一切工作来整理有关舅舅辛德贝格在中国的事迹,并出本书。此前,也曾有一些媒体想要出版这样的书,但经过交谈发现,他们并不能达到我所希望的那种书,我希望达到的高度是《辛德勒名单》第二。”

  “早在2004年之前,我就希望能有一种玫瑰可以代表我的舅舅,我找到了一位意大利著名的园艺师,他起初并没有答应。因为这位园艺师通常培育出的花都是采用意大利的地名来命名,而我希望这玫瑰是和南京以及我的舅舅有关系。最终在我多次上门请求商讨之后,他答应了。我和园艺师花了4年时间将黄玫瑰培育成功,并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玛丽安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往事。

  玛丽安告诉金陵晚报记者,她坚持选择黄色玫瑰,因为黄色在丹麦的文化中象征着勇气。“黄色玫瑰很难培育,但是这种玫瑰也正如同舅舅的勇敢、独特而无法轻易去复制”。对于舅舅,她满是怀念和敬佩。“正义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不仅仅是为了怀念舅舅辛德贝格,它更象征着和平的愿望与永恒的纪念。”玛丽安这样表示。

  拿着手中黄玫瑰的图片,玛丽安充满了期待,“这次我带来的玫瑰都是没有根的,但我很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在南京大面积种植‘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夏天,江南水泥厂热吗?

  在南京江南水泥厂,玛丽安及其丈夫奥莱和来自苏州的陈克潜昨日有了一次特殊的会面。陈克潜正是当年江南水泥厂创始人之一、民族企业家陈范有的长子。在1937年日军侵略南京期间,陈范有和工厂董事会决定聘用辛德贝格和京特博士成立护厂队,两名外国友人签订生死状来到江南水泥厂组织护厂,并在厂区内建立难民营,接纳蜂拥而来的难民。

  玛丽安和陈克潜深为长辈们的义举所感动,多年来一直到实地了解史实,查询资料,为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充实史料,同时也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佐证。玛丽安在此之前曾探访过“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旧址部分建筑,“8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让人感慨,这一次故地重游,熟悉的场景让我回到了2006年我们全家来到这里参观的那一刻。”玛丽安摸着建筑的墙砖感慨颇深。

  众多建筑中,玛丽安在曾经的“小医院”驻足良久,“我的舅舅当时在这里居住过吗?”中青报记者戴袁支告诉她,目前对于辛德贝格曾经居住的地方可能有两处,但都还不确定,有可能是眼前这个建筑。

  在江南水泥厂几幢当年辛德贝格曾经工作过的办公楼、诊所、宿舍之间行走、驻足、凝视,玛丽安不时询问不时遐思,她的心飞向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也许是想起了舅舅辛德贝格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她突然问起,“夏天,这里的房间会热吗?”随行人员告诉她,这里的绿化一直很好,很凉快的。

  她笑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