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担任IGBP第200项中国工作组组长,开展了陆架区的海面变化及其对海域沉积作用的影响研究,提出了中国陆架的“泛大陆阶段”、“青年期陆架”、“壮年期陆架”和“现代陆架”等四个不同的演化发展阶段,论证了海侵和海退的速度差异对陆架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
他率先从研究渤海悬浮体着手,系统地研究了细粒物质在中国陆架海的搬运与扩散,阐明了黄河物质在黄、渤海的扩散范围与强度,论证了南黄海中、东部软泥沉积的来源,发现了南黄海海底黄土的存在,阐明海底黄土沉积是末次冰期时近源风成的产物,同时发现并研究了菲律宾海深海区的“类黄土”陆源沉积,从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论证了它的风成性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他对特殊的地貌单元—冲绳海槽的浊流沉积及岩浆活动进行了研究,为冲绳海槽沉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他还开展海底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和海底古河道、埋藏沙丘的研究,为海上石油平台选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