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家秦蕴珊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528660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24日

求学历程

发布时间:2015-11-24 10:02:0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33年6月1日,秦蕴珊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2年春天,即将中学毕业的秦蕴珊正在与同学们谈论着 报考大学的志向。有的同学想考医学院,有的同学想报工学院,当同学们问及秦蕴珊时,他却出乎大家预料地说:“我想考地质学院。”同学们哗然:“为什么?”秦蕴珊却兴奋地说:“祖国地大物博,我哪儿也没去过,考地质专业,中国各地名山大川都可以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同学们恍然大悟。但对从事地质工作的艰苦与危险,当时恐怕谁也没有去细想。1953年9月,秦蕴珊跨入北京地质学院校门。
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共同组合而成的,因为新校舍没有落成,所以地质学院设在北京大学的旧理学院内。在秦蕴珊读大学二年级时,校舍才搬迁到新落成的北京地质学院。
在大学的四年,秦蕴珊孜孜以求、刻苦读书,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地质理想。可是,学地质并不轻松、安逸,三个月青海省柴达木的地质实习,着实让秦蕴珊尝到了搞地质的艰辛。由于柴达木地处沙漠,水贵如油。三个月里,秦蕴珊他们都没有洗过脸。然而,为祖国找石油、找矿藏的强烈责任感,使秦蕴珊他们面对这些艰苦全然不顾。
每当谈起大学时代,秦蕴珊总有许多许多的感想,他常常感慨地说:“大学时期,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记得我的老师袁复礼老先生就启发从宏观上去把握问题,放开视野、开阔思路,不要过分追究细枝末 节的具体问题,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至今使我受益匪浅。”是的,秦蕴珊在大学期间不仅系统掌握了地质科学知识,而且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书本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老师的优秀品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准确思路等等,这一切对秦蕴珊以后的处世人生、理想信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学业勤奋、思想进步,1956年1月,秦蕴珊经陈丽蓉(秦蕴珊的妻子)等两位女同学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就要毕业,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提前毕业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正在等待留学前苏联或组织分配。秦蕴珊等待着留学前苏联,可是由于所谓的“政治问题”,他的这一志愿未能实现。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秦蕴珊认为西藏最艰苦,所以就和几个同学说,去西藏吧。就这样又准备去西藏。可后来分配,组织上却决定秦蕴珊和其他两个同学去青岛。
1956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同年9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