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气工程领军人物孙才新逝世的消息,震动各界
![]() |
孙才新院士逝世
中国电气工程领军人物孙才新逝世的消息,震动各界。昨日清晨起,设置在石桥铺殡仪馆的灵堂内,上千人接踵而至,38年前的大学同学来了,儿时的小学班主任来了,成都、深圳、上海……弟子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从各地赶赴重庆。大师已逝,留给了人们无尽的追思。
学生的学生专程来告别
昨日,灵堂内不断涌来大批重庆大学等各大高校的学生。等候着排队进入见孙才新院士最后一面的学生们,他们中,有人或听过一次孙老的讲座,更多的人则是慕名前来。与记者的交谈中,不少高校学子表示,他们中,与孙老认识并熟知的人并不多,但大家仍然选择了到来,并虔诚地默哀,“孙院士代表了高电压领域的一个时代。”学生们满怀敬意。
2008年进入重大电气工程专业就读研究生的毛峰,如今在成都电业局上班,昨日他专程从成都赶往重庆石桥铺殡仪馆,“其实我和孙老师没有太多的接触,孙老师是我导师的导师,我一直都很敬仰他。”
得知孙才新去世的消息后,昨天一早,毛峰便和同学赶回了重庆,毛峰说,从自己2008年来重大读研开始,就知道孙老师一直身体不好,但是他却仍然致力于学术研究,着实让人敬佩。
69级同学结伴而至
“老同学好多年不见,我们来看你了…”昨日中午,石桥铺殡仪馆内,几名穿着黑衣的长者站在孙才新院士的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话还没说完,他们早已泪流满面。
这群年龄都在67岁上下的长者都是孙才新的大学同学,很多人在毕业后便未曾再见,但昨日再度聚首,大家说,一定要赶来送老同学孙才新最后一程。
“这几年的同学聚会都是我在组织,老孙就算再忙,也要赶过来,再后来,他就成活跃分子了,晓得要搞同学会,都会出力帮忙张罗张罗。”67岁的陈先禄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也是孙才新的同学同事,25日晚得知孙才新去世的消息后,他强作镇定,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打电话联系所有目前还能联系上的老同学,“我们这群老头老太太,得去送送他……”
昨天中午,如今生活在重庆的近10名老同学均如约而至。在同学李永锡的印象中,青年时的孙才新留给他最深的记忆便是篮球和摄影,“我们上午长跑,下午就打篮球,后来老孙迷上了摄影,经常一个人躲在暗房里冲印照片。”李永锡说,最后一次见面时,一群同学还跟他打趣道:“老同学,啥时候再去跑两圈,打一场?”孙才新的回答是,一定!有生之年一定相约,“但他失约了。”
78岁班主任泪别爱徒
昨日下午3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进入灵堂,他的到来令现场的每一个人感叹。今年78岁的黎兴仁,是孙才新的小学班主任,他也是孙才新花费多年一直苦苦寻找的恩师。昨日清晨,从本报看到爱徒孙才新去世的消息后,老人立即叫回两个女儿,在她们的陪伴下从长寿赶到了石桥铺殡仪馆,老人的痛哭声令人动容。
“年轻时候,我是垫江县严家区中心小学的班主任,也是孙才新当年的语文、数学老师,教书一生,我一直以学生孙才新为傲,但我想不到,他也一直在寻找我。”黎兴仁有些哽咽地说,自己1983年退休后,便离开了垫江前往长寿与女儿一同居住.“2006年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黎老师,你还记得我吗?’这个人便是孙才新。”
“我们联系上了后,小孙说他找了我4年。”2006年,孙才新专程回到垫江,找到了黎兴仁的电话,“这几年我们一直有联系,他前一段时间给我发短信说已经在北京治疗,我还以为病情已经好转了,看到报纸时,我简直接受不了……”
至今令黎兴仁记忆犹新的是,当年,每天下午四点半学校放学,但孙才新总是班级最后走的学生,“孙才新会把老师用红笔画出的错的题目好好看一遍,遇到看不明白的就会举着作业本来到老师面前寻求讲解。“错的题目他都要我给他讲解后,他才会离开。”黎兴仁说通常这时候都已经接近5点多,快6点的时候了,而孙才新还要徒步4公里山路才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