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杜其人其事
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在《大公报》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斥责自己的父亲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表示要与之划清界线,断绝往来。此事在海内外引起了一场极大的震动,许多媒体纷纷报道,身在美国的胡适大受打击,亦大为尴尬。
随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此按后迁至四川,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在“马列部”当历史讲师。在那里,胡思杜积极、努力地工作,想为父亲“赎罪”。1955 年秋 ,因工作需要,马列主义教研组资料室成立,胡思杜任主任。1957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以《河北高等学校教授针对教育领导工作提出批评》为题,发表“本报讯”,报道该校机械系主任孙竹生及教师胡思杜 “使用卑鄙手段妄图夺取学校领导权”,文中特别注明内容是“胡适的儿子”胡思杜所说。
自此,胡思杜一下由拥护中共的积极分子,成了“汉奸”、“走狗”、“卖国贼”胡适的余孽和妄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阶级异己分子。随着“反右”运动揭幕,胡思杜多次被拉出来示众并接受革命群众批斗,未久又被学院定为“向党进攻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突遭重创的胡思杜认为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公开宣布和父亲划清了界线,为何此时又把自己与这位“人民的敌人”捆绑在一起公开示众且口诛笔伐?在一系列不解与恐惧中,胡思杜精神崩溃,约于1957年9月21日晚上吊自杀,年仅37岁。
胡思杜死了,但中国大陆没有进行任何报道,而身居海外的胡适一家更是无从得知音讯。
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美国纽约预立遗嘱时还在第六条里写道:“去年以后,如果留有遗产,留给夫人江冬秀女士,如江女士先行去世,则留给两子胡祖望、胡思杜,如两子仅一人留在,则留给该子。如两子均已去世,则留给孙子。”
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台北,也不知道他的小儿子在大陆已经“畏罪上吊自杀”了!人间悲剧啊。
假如胡思杜没有自杀,假如胡思杜能够幸存下来,假如胡思杜仍然在西南交通大学工作,该是怎样的历史巧遇。
记住思杜,记住那个苦难的岁月。记住胡适,记住中国历史的曲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