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新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2172338
本馆由[ 晓红 ]创建于2012年03月30日

永远的沈培新

发布时间:2014-09-10 06:42:57      发布人: 晓红

永 远 的 沈 培 新

        ——他无意于人生之不朽

   李克舜

    我把纪念沈培新社长文章的题目定为《永远的沈培新——他无意于人生之不朽》,主要是源自现代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是源自大家对沈公的敬称:“沈部长”三个字之中。沈公西去已一年,直到现在熟悉他的人,只要提起他,还情不自禁的脱口喊出“沈部长”怎么怎么样的好等等。总之沈公他好像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因此,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敬重的不可多得的英杰俊彦啊!古语云:“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十人者谓之杰”。像沈公这样广泛深入人心的人称之为杰,并不为过。沈公在世与不在世大家对他依然敬重,特别逾千人送其西行的那天更感受到他德之力量。他在世时并未想到自己百年之后能得到世人如此的怀念和赞誉。正因为如此仁德力量使我为其送上了“心存大爱,音容宛在;才冠群伦,德泽长存”。“德艺齐辉,爱洒人间,当代文人称哲嗣;地天共泪,名垂青史,吾侪典范慰英灵”两幅挽联以表敬意和怀念。也使我经常回忆起在沈社长身边的情景。

    我在1995年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的理事会上就与沈培新先生有所接触,当时虽然我是该会的理事,因接触时间较少,双方印象并不深刻。真正有幸近距离的、频繁的交往还是2009年的春节后。这一年的春节临近,我所任副秘书长的安徽新安书画研究院要给有关老者拜年,周哲波执行院长嘱我写几幅4尺红宣的大寿字,事后听说其中一幅就赠给了年逾古稀但精气神俱佳的沈培新部长。周院长和著名艺术家韦君琳先生分别将我推荐给正在筹备铁军书画社的沈社长。因我是行武出身,加上已兼任了几处社会职务,惟恐不能胜任,就谢辞了两次,仍未推辞掉。之后,我这个秘书长便诚惶诚恐的在社长沈培新的门下与之近距离的频繁交往。

    正在筹建中的铁军书画社,这位领导的开明气度第一次我就领略到了。他只原则的说说,其余的便放手给了我这个半陌生之人。有幸得到尊贤爱人的沈社长的信任,我不但不用担心功高震主的顾虑,而更加如鱼得水,乐此不疲,努力工作。三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一个高志向、高激情、高效率之士来说,必然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三年;这三年在沈社长带领下,铁军书画社从轰轰烈烈地成立大会到踏踏实实地创业。从一个刚刚起步、名不经传的书画社,一跃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安徽省百优社团书画组织。这三年我得到了锻炼,也从沈社长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优秀品质。三年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忆,我就从立功立德立言三个方面追忆铁军书画社原社长,我的好师长——永远的沈培新。《左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后知识分子遂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哲人说其有一立皆为不朽也。我所接触的沈培新社长,他虽无意于三不朽,但我感到沈培新可以说是一位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贤者。

立不朽之功

(一)组织创立安徽铁军书画社。我们铁军书画社是2009年4月22日成立的。在此半年前的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年。30年来,中国社会在历史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是政治领域还是思想领域、经济领域乃至文化领域都形成了良好局面,整个时代都显得生机勃勃,似乎每个人都在向外张扬着自己的力量,释放着自己的正能量。沈培新同志在这大好形势下,以弘扬祖国书画传统文化,弘扬铁军精神为宗旨,在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地方安徽成立铁军书画社,以更加充分施展其抱负,大显其才华。

沈培新社长是一位雷厉风行,话语掷地有声的人,即刻就组织成立了由沈培新、王传厚、张良勋为发起人的筹备班子。首先请王光宇、郑锐、孟富林、邵明、季家宏、刘正宗、桂建平等领导担任名誉社长、顾问。邀请陶天月、鲍加、郭公达、郭因、吴雪、章飚、张松、朱秀坤、葛庆友、方茂鸿、刘筱元等书画家加盟。请王海曈、韦君琳、贾德福、张怀旗、都昌盛、储吴桂等出任副社长。经过数月筹备,得到了安徽省文化厅、民政厅、中旗有限公司等方面大力支持,于2009年4月22日在合肥宣告成立。成立大会热烈隆重,群贤毕至,600多人的稻香楼东楼会议大厅座无虚席。时任中共安徽省副书记、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同志与专程前来祝贺的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丁炳生将军为成立大会揭牌。大会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等五大文艺团体的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等名家名角登台助兴,同时还将由沈培新主编的铁军书画社成员作品集《美的旋律》大型书画集奉献给大家。这样的阵容,这样的阵势令很多成员自豪地说:只有沈部长才能做得到。

(二)为“万世师表”者立传。沈培新先生是一位精力特别充沛的人,他能顾此而旁他。曾为教育工作者的他,对出生在安徽大地上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敬仰不已。陶行知先生出生在安徽歙县,但“他不仅仅是歙县的,安徽的,而且是中国的世界的”。他55年的人生岁月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倾心于中国教育事业,著作宏富、论述精辟,语言生动与现实的教育理论息息相通。1946年7月陶先生逝世后,毛泽东亲笔写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的悼词,被国母宋庆龄敬称为“万世师表”。沈培新认为可用书画社这一优势,以书法形式让更多层面的人了解陶行知,并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期促进当今教育改革。遂组织和邀请了陶天月、张良勋、吴雪、荆涛、张乃田、王家琰、潘立纲、周彬、傅爱国、王亚洲、李光发、史培刚、韦斯琴、陈智、陈萍、杨兴玲、柴立梅等我省37名位书法家将从千万字的陶行知著作中精选出来的170条语录写成书法作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创新形式得到了中国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及安徽陶行知研究会王光宇会长的赞同,并送来题词表示祝贺为该书增光添彩。

(三)为新四军英雄竖碑。新四军光辉业迹广为传颂,像一首囚歌震憾几代人的叶挺等英雄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当年用音乐当枪,用笔作刀的《打回老家去》等抗战歌曲的作者任光并不为几人所知。当从事新四军历史研究的沈培新等专家发现后,决定将这一素材进一步发掘出来,以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沈培新带领安徽电影制片厂的郭祥厂长、京徽黄文化公司崔纬国董事长等专家,三下任光出生地、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搜集整理采访。经过一年拍摄制作由沈培新总策划,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安徽电影制片厂、浙江省嵊舟市委宣传部和安徽铁军书画社联合制作的6集电视音乐片《民族的号手——任光》,于2011年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与发现》连续播出。专家评价这是研究新四军又一重要成果,是一曲反映新四军英雄事迹的赞歌。

立不朽之德

    与沈培新社长近距离接触的三年时间里,使我非常敬重和感动的地方很多。我感到他有一颗常怀忧党忧国忧民和对党对祖国感恩的心。他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己之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一事对我教育非常深刻,在书画社成立大会时他把为书画社予以过帮助和与之有重要关系的人员请到场,其中就特别邀请了从解放战争中走过来的五军校的新四军老战士。他动情地交待我们,这些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革命,是国家的功臣,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想到他们。让他们从我们这里感受到党没有忘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也是对我们一次传统教育,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他们多聊聊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参加这次活动的老革命们无不称道,感谢组织上的关怀。

    另一件就是帮助安徽台先见义勇为基金会的事。2009年4月,沈培新社长组织在肥的潘立纲、王家琰等部分艺术家和媒体记者去阜阳进行采访活动,期间看到查台先先生个人在省内率先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他颇为动容,觉得这是一件弘扬正义之举。他即刻请随同的著名书法家吴雪先生写了一幅“善心善举”书法题词,嘱我装框赠给未曾谋面的查台先先生。查先生非常感动,连连深表谢意。当查台先第二次作义举活动请沈社长大力支持时,沈社长二话没说,亲自邀请吴雪、韦君琳、贾德福、萧承震、吴玉昌、徐东云、丁鲁南等10位著名书画家创作作品,无偿赠送给查先生以弘扬善举。像类似这样公益之事在沈培新社长身上经常可以见到,他在世时受到了广泛赞誉,他去世以后,当办公室印敏主任向书画社成员发出信息讣告沈培新不幸逝世时,纷纷打来电话和信息悼唁。其中说出几则可见一斑,一位是著名书法家张良勋先生,当时因在江苏书法巡展,无法回肥,便请其夫人交待于我敬献花圈送上礼金,对沈部长表示深痛哀悼。另一位是著名画家班苓女士,组团在美国画展,先后两次从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给我发信息,让我代她和省美协向沈部长敬献花圈,深表哀悼。年逾80高龄的著名书画家陶天月先生特给我打电话,让我代他向沈部长敬献花圈,深表悼念。沈公之德可谓深入人心,可敬可佩。

立不朽之言

以前我也知道,沈培新是一位善于著述的人,不曾想到他是那么的有思想、有理论,且又能将其变为铅字的高产“作家”。在我接触的这三年中他就主编了《美的旋律》、《心语》、《沈浩日记书法集》、《走近陶行知》、《巢湖抗日六名将》、《党与人民心连心书画作品集》、《茂林悲歌》和《民族的号手——任光》电视音乐片,出版发行。除去他组织人员参加北京、南京、上海等友邻社团等一些活动外,仅编辑出版这些书籍和制作电视片,就要花去他多少心血和精力啊!现在这些作品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必将流传后世,鼓舞和激励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向上。

永远的沈培新,他无意于“为社会做些事,动动手写点文字,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就传于后世,但他的美德、他的功绩、他的宏著,必为人们乃至后世所传颂。沈培新,三立不朽也!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续;继续,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继续书画社的征程,继承前任的智慧,是对先哲的慰籍,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为了对未来的开拓。在这里我们欣然的告慰沈培新老社长,铁军书画社在您打下坚实的基础上,全体同仁在陈瑞鼎新社长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013年3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写信时间:2015/12/12 11:42:44
  • 太长了!!!!!!!


    写信时间:2014/12/13 18: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