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新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2172338
本馆由[ 晓红 ]创建于2012年03月30日

永远的思念

发布时间:2013-04-10 22:19:42      发布人: 晓红

永远的思念

--记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联主席沈培新二三事

杨犀利

 

        老部长沈培新离开我们一年了,忆起与他相处的往事,一件一件,如在眼前。

传播老子

我的家乡涡阳,是老子出生地。可是,河南省鹿邑与涡阳争夺老子故里的烽火,二十多年连绵不断。有一次,安徽日报刊登了涡阳是老子故里的文章,鹿邑县政协一位同志打电话到安徽日报,提出批评,言辞激烈。事后,我在闲谈中同沈部长说起。谁料到他对两省争夺老子故里十分了解。他知道1988年台湾台北中华道教学院马炳文教授在台湾募集100多万美元投给涡阳重修天静宫,知道1991年杨光同志老子生地考辨文章。他对我说,两地争老子故里,表明两地都想做事情。为此,两地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团结,共同做好老子文化传播工作。我把沈部长的意见告诉了家乡。1999620日,安徽大学涡阳老子研究院在涡阳成立,邀请沈部长到会指导,他欣然前往。在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上,他见到我讲,你的家乡人杰地灵,你要好好思考怎样宣传好家乡老子文化。我思考着领导的嘱托,便产生了筹备成立省级老子研究协会的思想。因为报社忙,此事搁置了起来。在我的工作到了二线后,我便向沈部长提议,是否一起到亳州,涡阳去一下,同市县领导交流意见。他听后欣然同意。20081010日,我陪同沈培新、刘生等一行,一起赴家乡亳州。与市领导方春明,沈强同志,县领导解杰昂,巩中同志交换了成立安徽老子研究协会的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此次考察,沈部长兴致很好,他说,亳州地处平原,广袤无垠,麦穗金黄,高粱如火,这里农业文明的思想是最完美的天人合一的体系,老子深邃哲学思想值得深入研究。2009620日,在合肥包河公园浮庄举行了安徽老子研究协会筹备会议。沈培新,刘生,王汉文,马锦运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沈培新同志建议刘生同志总领筹备工作。嘱我多做具体事项。2010418日,在合肥山羊村举行第二次筹备会议,确定了协会名称为安徽国际老子文化交流协会。20101018日,协会正式成立,沈部长十分高兴,亲临会场,接受多家电视台采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同志也到会祝贺。现在协会影响一天天扩大,这其中凝聚着沈部长多少心血啊!

关心他人

沈培新出生在革命家庭。父亲沈兰村,哥哥沈培镜都是抗日先锋战士。革命家庭的熏陶,使他传承了共产党人的信仰,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革命后代的精神风采。他为人善良,生活中,他总是为风风雨雨中的人们,增添一些前行的勇气,总是为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

2006年夏天,他在明教寺看到,有人不准农民在那里卖西瓜。赤日炎炎,农民无可奈何。沈培新同志知道农民生活不容易,便聚集一批老友联名发出倡议,呼吁给农民方便。由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合肥市城管部门的响应,缓解了农民卖瓜难。2008年,安徽省文联作家白榕同志去世后,他的夫人工作安排一直未有落实。他知道我的书中有一张与白榕合影,便告诉我,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在白榕夫人工作安排报告上作了批示,可是事情还是没有落实,还要继续找。那时,沈部长已经72岁了,为了他人,仍在奔走。涡阳新兴集是革命老区,有一年,有企业家想在那里投资,担心投资环境,他便打电话给亳州市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让他做一些工作。他爱护同志,鼓励同志,有同志出版书籍,请他评论,他热情去做书评。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抢救珍贵史料,沈部长给我一个任务,让我采访中共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同志,让他谈谈当年改革艰难历程。并对我讲,只署名郑锐同志,不出现你的名字。我接受任务后,多次采访郑锐同志,采访合肥二轻局原局长等,圆满完成了任务。当我送稿时,沈部长让会计给我500元钱,那时,我感到他做为领导多么周到,多么细心啊。有一次,我对他讲,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采访姚运良将军时,我到南京军区周纯麟副司令办公室采访,周纯麟将军还给我写来一封亲笔信。他听后嘱我交给有关部门,这是珍贵史料。20066月,我在《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一路花雨》一书,我请他写序,他欣然答应。序中,他写道;‘我认识犀同志时间不短了。那时,我喊他小杨,还笑说他看体育比赛和演出不用购票,是份好差事。时光流逝,他从小杨耀升至老杨,再过一些年,又该提拔成杨老了。他在自己的事业上也从一个开朗热情的青年演变成日趋成熟的老新闻工作者。写到这里,真忍不住想留住时间的脚步,为的是让当年的青年人小杨青春永驻。’今天,重读这些文字,好像沈部长就在眼前。他,多么善待下级,善待百姓啊。正因为他把同志捧在心里,同志们才把他举过头顶。他,站着,是一尊雕塑,他,倒下,是一座丰碑。

心系青阳

沈培新同志1936年出生在安徽青阳县火焰山沈村。那里的人们都说,青阳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陈锦华,位至全国政协副主席,一个是合肥的沈培新。

2006421,春风拂面。沈部长组织安徽新闻,文艺,理论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访团到他的家乡青阳采风。县委书记何其旺,县长朱鸿接待了大家。青阳向大家介绍了农村综合改革情况,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失地农民保障情况。我在青阳采风,亲眼看到了家乡人民爱戴他,他对家乡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20085月一天,沈部长打电话让我到他办公室。到后,他给我一些经费,让我第二天随他一起到青阳,陪同接待客人。第二天,我见到客人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原驻法国武官何世德少将。原来何将军也是池州人。他们一路上相谈甚欢,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未来建设的希望。这次出行,我知道了沈部长2002年,将自己多年收藏的著名书法家作品,著名画家作品,书籍,纪念物,全部无赏捐赠给青阳县博物馆和图书馆。在他看来,这世上原来没有什么是自己的,最多在某一阶段在你手里而已。可惜,不少人不知道这个道理。

沈培新同志对家乡的热爱,家乡永远记在心里。他2012328日逝世,2012329日,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立即发来唁电,追忆他的人格魅力,称赞他高山仰止的优秀品格。安息吧,老领导,不论日月怎样轮回,季节怎样变换,昼夜怎样交替,您,永远活在朋友们的心中。

作者,杨犀利,安徽日报高级记者组原副组长,高级记者

           201339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