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梅兰珍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55048656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03月03日

沉痛悼念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派大师”—梅兰珍

发布时间:2012-03-06 22:01:06      发布人: 逝者安息
                                                                                   梅兰珍,江苏常州武进县人。国家一级演员,1927年出生艺人家庭,父亲梅金海是锡剧前辈名艺人,母亲白玉秀是30年代常锡文戏“四大名旦”之一,她5岁演唱小调;7岁登台饰演各类小角色并学唱京剧;13岁挑起家庭戏班大梁,担纲主角;18岁自己挑班,初露舞台锋芒。1946年在无锡大剧院演出,享“锡剧皇后”之誉。1951年5月,无锡市实验锡剧团(无锡市锡剧团的前身)成立,即为该团主要演员,后历任团长,名誉团长。
梅兰珍演唱天赋极佳,音域宽,音色美,加之头脑灵活,早年又有锡,京剧兼演和在其它剧中搭班演唱的经验,因而在长期的锡剧舞台表演实践中,她根据自身条件,博采众长,并从其它剧种汲取养料,形成了不变中求变,变化中求稳,既有锡剧传统的稳定性,又有兼收并蓄的灵活性的艺术特点。她的演唱音色柔润,雍容大气;唱腔甜美细腻,华丽精妙,委婉流转,小腔迭出,腔中有腔,以腔带情,以情行腔,极具个人特色,人称锡剧梅派或梅腔,是锡剧旦行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梅兰珍的戏路很宽,有谓三姑六婆演来无不栩栩如生,其中尤以《珍珠塔》中的陈翠娥,《孟丽君》中的孟丽君,《拔兰花》中的王大姐,《红花曲》中的黎玉贞最孚盛誉。

锡剧“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珍辞世
  一代名伶香消玉殒,一生长歌梅韵流芳。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珍3月2日晚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于22时49分去世,享年86岁。  梅兰珍,出生于1927年1月11日,原籍江苏武进,后定居无锡市。她出身艺人世家,自幼学唱锡剧(滩簧),兼唱京剧,五岁开始登台。抗战前后在常、锡、沪等地以梅家班之名挂牌演出,主演花旦。新中国成立后,梅兰珍加入无锡市锡剧团,任主要演员,后任剧团团长。她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扮演花旦、青衣、老旦、彩旦、老生、花脸等都能应付自如。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她潜心探索,大胆革新,在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中,逐步形成“圆美、华丽、新颖、多变”的唱腔特色,其创立的“梅派”唱腔委婉细腻、华丽多姿、曲折多变,对丰富和发展锡剧唱腔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锡剧的“花腔女高音”。她主演的《珍珠塔》、《孟丽君》、《红花曲》等著名代表作,均被拍成彩色舞台艺术片搬上银幕,剧中的精彩唱段也被灌成唱片或盒带广为发行、流传。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的锡剧《珍珠塔》唱片获1989年首届全国金唱片奖。  梅兰珍生前曾任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江苏分会咨询委员,省锡剧研讨会顾问,无锡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荣获省、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锡剧舞台上出现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她那真实朴素的表演和优美动听的唱腔,深深地吸引着锡剧爱好者。她就是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 梅兰珍,江苏常州人。1927年生于一个贫苦艺人家庭,她从小在滩簧中成长,童年就登台献艺,一度学过京剧,后来搭过京剧,淮剧,什锦戏等班子。 她十三岁挑起家庭戏班的大梁。主演花旦,十八岁选班演出,开始成名,她以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在锡剧女腔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为锡剧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她潜心探索,大胆革新,她嗓音甜糯圆润,韵味醇厚,刚中有柔,形成了委婉细腻,华丽多姿,曲折多变的锡剧“梅派”唱腔,对丰富和发展锡剧唱腔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锡剧的“花腔女高音”。梅兰珍的唱腔特色可以概括成八个字:圆美,华丽,新颖,多变。 梅兰珍在演唱艺术上的成就,是用艰苦换来的她在童年学艺时,父亲对她十分严格,不论严寒酷署,睡得多晚,天不亮就要她起床吊嗓,等吊完一支香,再开始练唱,练绕口令。父亲对她说:“嗓子要吊得高,唱要唱得响,不要唱在喉咙里,要唱到最后一排人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梅兰珍睁眼看到窗外一片亮光,急忙起身一看原来是月亮光。天还早呢。她索性就在月光下吊起了嗓子。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五十年代初,梅兰珍演出时。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条件下,无论是近千人的剧院,还是在上万人的广场,一字一腔,都能清清楚楚地送入观众的耳中。京剧大师程砚秋听了她的录音以后,称赞她的声腔“又有喇叭又有萧”。 梅兰珍具有创新意识,她借鉴京剧“反二黄”沪剧“反阴阳”等反弓手法和音乐工作者一起创造了锡剧“大陆调”的小生腔和花旦腔有机揉和在一起创造了锡剧的“移腔大陆调”。并且在《红花曲》中首次运用后来又在《鉴湖女侠》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她还吸收借鉴了吕剧,吕剧,柳琴戏,评剧,豫剧,昆曲,评弹,沪剧,广东钷等音调,分别运用在其它戏里。 梅兰珍为锡剧做出的贡献是大的,她也为锡剧走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珍于3月2日晚上在家中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于22时49分在无锡去世,享年86岁。
        无锡锡剧院院长王建伟是在3月2日晚上9点多获知梅兰珍在无锡第四人民医院病危的消息,等他赶到医院时,医生还在对梅兰珍老师进行抢救。但遗憾的是,当日22时49分,因抢救无效,梅兰珍与世长辞,“梅老师走的时候,女儿和许多故人都在身边,她走得很安详。”
  “梅兰珍老师是锡剧界的传奇人物,她的离去是整个锡剧界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王建伟表示, 梅兰珍出生于1927年1月11日,原籍为江苏武进,后定居无锡。 梅兰珍自幼随父母学艺,5岁登台,十三岁挑大梁,建国后为无锡市锡剧团的主要演员, 梅兰珍先后主演了《珍珠塔》《孟丽君》《红花曲》《摘石榴》《拔兰花》等名曲。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唱段也被多次录制成唱片,广为流传。梅兰珍创立的“梅派”唱腔委婉细腻、华丽多姿,被誉为锡剧的“花腔女高音”。


左王彬彬,王丽华,梅兰珍,崔龙海[锡惠公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