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53703235
本馆由[ 娜娜 ]创建于2012年12月02日

爸爸生前文章亲情之一-------老娘的纂圈子

发布时间:2012-12-02 21:30:14      发布人: 娜娜

为老娘过世四周年而写

    人过天命之年后开始怀旧。而最让人思念的就是生养自己的母亲。

母亲属羊。是于1999928日离世的,享年81岁。

离终前卧病在床两年,是由四弟、弟妹特别是由侄女郝丽、卫东等精心伺候。我和己考上大学的女儿郝娜于当年7月份最后见了老娘—面。临别时见母亲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样子,己知其弥留不过时日,心中无限怅惘、忧伤,总想拿走母亲身边的某件东西作为终身纪念。终于在她少的可怜的小布包袱里,找到了老娘病前用过的一只纂圈。

这是老娘自己亲手用电线铝芯编制而成的一只纂圈。

以前家里穷,买不起纂圈。即使买得起,母亲也不会破费的。娘生前无女,好吃好喝好穿的,象其他伟大的母亲一样,娘是绝不首先自己享用的,而是全部让给她的五个儿子们。

从我记事起至母亲病前,全部家务中的脏活累活,娘总是大包大揽。娘常说,小子们有小子们的事情,眼目前儿的家务事儿那是小子们干的。再说小子们也干不了家务事。娘常聊以自慰。娘说唠叨这些话,常在早晨梳头时,我们往往贪睡,是躺在暧暖的被窝里漫不经心地聆听娘的唠叨的。偶尔睁眼瞅瞅唠叨着的娘连同放在镜子前的纂圈子。然后装作睡去的样子,筹划着自已的未来。但不会想到给娘买个象样的纂圈子,也不曾想到今后如何孝敬老娘。

娘象对待闺女一样善待儿媳们,儿媳们也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善待公婆,这尤其是令人欣慰的,只是过门不久都分开过了。虽然是分开过了,但老家大哥家的三个儿女、辽阳二哥家的两个儿女、邯郸我的一个女儿、县城四弟家的两个女儿、峰峰五弟家的一个儿子,无一不是由母亲抱大的。娘的这些孙子孙女们,曾拉脏、尿湿娘多少衣裤,是数不胜数的。至今,最小的孙子也上了初中。又有哪—个不是在娘的纂圈映照下成人的,他们对奶奶的回报知多少?

在咱们农家,老人没什么财产,娘总是感到对不住后辈人。于是没钱出力,专心致志地为儿子儿媳们、孙子孙女们卖力。在娘看来,不是子孙欠他们的,而是他们欠子孙的太多。于是就用出力来报偿。娘的眼里,钱是钱,力是力,力不是钱。娘70多岁了还为她最小的孙子切扮演着保姆的角色。娘的纂圈在伺候最小的孙子时就因头发稀少而保存起来。一只亲手制作的纂圈在临终时舍不得丢掉。但那绝不是留给子孙们看的。

不管自己多么省吃俭用、将终身的积蓄全部用在五个儿子娶媳妇上,自己什么财产都没留下,留下来的是家庭的丰硕精神财富。如娘有自己的富足日子,她不会用铝线拧制纂圈子的。

见到这纂圈令我百感交急,泪水漠糊了眼睛,同时感染了旁边的女儿和侄女,她们也一起掩面而泣……。

娘离开了我们。下葬时乌云密布,掩埋仪式全部终了时人们刚刚赶回家中,好大的一场秋雨降临。娘在生前的伟大形象,印在我们的心里。娘死了也不愿给后人半点的委屈。

返回工作单位时,我向娘的坟地望去,娘分明是在那里仍为子孙们辛勤劳作,偶尔转身,头后的一只纂圈历历可见。

写于娘四周年忌日      2003/9/28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一个伟大的母亲屹立面前。收录后印中学校史。以纪念我的老友。王玉良


    写信时间:2013/10/31 19:52:14
  • 奶奶的这个纂圈子我已经妥善保管起来了。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写信时间:2012/12/04 0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