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渝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51807947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5月23日

丁渝——人物评价

发布时间:2012-05-23 21:30:08      发布人: 爱无止境
丁渝不但是一位科研带头人、实干家,为祖国的波谱学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而且在科研战略上也具有远见卓识。丁渝是个做得多说得少、没有分量绝不轻易发表文章的人。出于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他对祖国的波谱学、核物理高能物理的发展,提出过许多方案设想和具体实施的建议。参加制订波谱学的十年发展规划后,于1963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波谱学的新近发展”,详细介绍了波谱学的特点;原子束磁共振、顺磁和核磁共振,光抽运、光磁双共振和激光发展的动态;波谱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意义。实际上是为波谱学的各分支学科在中国发展指出光明的远景。 “文化大革命”期间,丁渝被诬为“里通外国”,被怀疑为“特务”而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审查,并下放到湖北干校劳动。但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丁渝仍然没有忘记祖国的科学事业,白天下田干活,总是抽空看书,晚上点起小油灯或打着手电筒总结和思考。在干校劳动期间,他写下了洋洋万言的“关于三项基础研究的意见”:提高频率标准的精度的方案;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的精密实验如兰姆位移和g因子反常;检验CPT守恒的精密实验。在这些建议中不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还提出许多具体的技术设想,体现了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忧心如焚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忠于科学的人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风亮节。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召开高能物理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工作会议,丁渝在大会上作了发言,题为“应用超导微波腔加速粒子的新技术”,阐述了超导微波加速腔研究的重要意义;重点指出超导微波腔的物理问题及制备它的工艺、检测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超导腔设计时应考虑到单晶与多晶、纵缝与横缝、封接与焊接、盘片与葫芦串等新观点,并且大胆设想应用激光及原子频标等新技术对工艺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和检测。
  正当他要奋发大干,力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病魔却向他袭来了。1974年10月,他感冒咳嗽,痰中带血,服药无效,但他仍然坚持工作,直到胸腔积水,夜不能眠,方才去看病,一检查,发现是肺癌晚期,他仍然推迟住院,以便完成未画好的图纸。他住院还带着一大摞书,病床上下到处是书籍、资料和图纸。晚上,为了不影响其他病友的休息,常常趴到饭厅里及病房走廊的灯下赶写波谱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规划,包括作为超导加速器核心的粒子动力学的相稳定问题。他从高中课本讲述的摆的振动公式开始推导,一直到相稳定方程的解的几何表达图象:“鱼和大眼睛”。他终于抢在死神之前,忍着病痛的折磨,系统地总结了低温超导加速器的相稳定性问题,为国家留下了最后一笔科学财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1974年12月16日晚上10点15分,年仅54岁的丁渝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不少熟悉他、了解他、敬重他的人都禁不住失声痛哭。
  丁渝奋斗了一生,劳累了一生,除了留下若干篇论文外,他的许多意见、建议,设想和方案都是波谱学和高能物理学带有方向性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国际上的许多科学家至今仍在做着这些课题的科学实验。他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深厚功底和他对科学进步的无穷追求的精神,是年轻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我父亲是在1974年11月3日被确诊肺癌的。住院之前的一周里每晚已不能躺着睡觉了,只能坐一夜,事后知道是因为已有胸部积水。住院期间他一直在处理工作,看书,关注那些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虽然我们让他休息,但他讲:只要小车不倒就一直往前推。父亲去逝快40年了。但他的一切还是历历在目。我会放一些照片上去以告慰他的英灵。


    写信时间:2012/10/18 15: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