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潇潇访三河
发布时间:2015-02-18 19:38:56
发布人:
peter
三河古镇为巢湖西岸水陆交通要冲,水路经丰乐河、杭埠河上通舒城、六安县境,下通巢湖、长江;“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贯其间,以桥梁相沟通”(清《安徽通志》)。街道沿河两岸曲折伸展,总长约3公里。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街心铺青石板,古朴雅致。 三河南距合肥45公里,已有2500年历史。在现代交通未成形之前,它是南京西面的门户,长江流域的重镇。自古以来,三河为兵家争夺之地,太平天国著名的三河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1938年夏,日军侵占三河86天,烧杀抢掠,对三河镇摧残极大。后来日军在抗日军民打击下退出三河,合肥、芜湖,南京等沦陷区居民大量涌入,三河人口达七、八万人,日夜开市,形成畸形“繁华”,号称“小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后,沦陷区居民回到原地。父亲一家正是在那个年代,逃难到了三河,父亲在三河完成了小学和初中教育,直到抗战胜利和许多同学返城。在父亲心目中,三河就是他永远的故乡。记得小时候,父亲常提到三河,一开口,就不会停。他那浓重的南方口音,让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到”三河“两字是怎么写的。当我们一脸茫然的时候,母亲就会出来解围:”三河,就是乡下一个小镇“。接着就会谈到她当年逃难到四川和外公参加抗战,九死一生的故事。每到这时,父亲总是无奈的笑一下,但要不了多久,他又会找到话题,重新谈起三河。说实话,父亲的三河传说很难让我们感兴趣。我们想知道的日寇和反扫荡故事,却总是欠奉。
虽然是国难时期,显然父亲一家在三河的生活是充实的。在哈军工文革时期,我从大字报中就知道祖父在三河创办抗日中学,建立实业,支持敌后抗战。我们看得出来,父亲在三河接受的教育,为他后来考取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奠定了基础。他的许多同学也考取了各地的大学。母亲口中的乡下小镇显然无法解释这些事实。父亲和许多当年三河的同学加入了空军,后来不少人在朝献身。参军以后,直到去世,父亲未能再次返回他惦念一生的三河。
三河渐渐地从家人的谈话中消失了。1991年华东水灾,三河遭受了大难,泡在水中过月。后来得知的消息,三河没了,我们的心头一震。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母亲近年多次到访三河。她现在对三河的印像,已有了180度的转变。在这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我第一次踏上了父亲儿时的故乡。从南京到合肥,动车仅一小时车程,但从合肥到三河也要一小时车程,近三河的公路等级不高。可以想像,三河仍在早期的开发阶段中,这也正是我想看到的。
。。。。。。
http://peteryuecheng.blog.163.com/blog/static/18023719020111013355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