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74269752
本馆由[ 来福 ]创建于2013年04月17日

怀念爸爸

发布时间:2013-04-21 16:16:24      发布人: 来福
“石油师人”的精神
 
父亲郭正江离开我们已三十四年了,可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石油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父亲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7年10月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为三十八军五十七师五十团一营三连的一名战士。后三十八军改为十九军五十七师一七零团一营三连。在解放战争中,父亲参加了豫西战役,在建立鄂豫陕根据地中,父亲先后参加过伏牛山战役、白竹坪、石泉、关娅子、女娲山战斗,参加了宛西、西峡口等战役。每次战斗,父亲总是冲锋在前,出生入死,非常勇敢,他屡建战功。父亲当机枪连班长时,在关娅子战斗中,他抱起机枪就冲向了敌人。1949年11月,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战争中父亲多次负伤,身体留下了多处伤疤,父亲的腰部、腿部都留过敌人的弹皮,他去世时肺部还留着敌人的弹皮。
全国解放了,毛泽东主席签发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军五十七师成建制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1952父亲所在的五十七师整体转到了石油战线,命名为石油师,父亲成为建国以来第一批石油大军的成员
1952年10月父亲到了陕西油田四勘大队朗九井当副司钻,开始了他石油人的生涯。1954年到玉门油田、1955年到新疆油田、担任司钻、钻井队长职务。 1960年他率3249钻井队参加松辽石油会战,1961年任大庆油田探井大队大队长。1964年任大庆泰康勘探处副处长。1966年到胜利油田,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70年参加江汉油田会战,任13团副团长、四分部副部长。他还先后历任过胜利油田河口指挥部副指挥、井下作业处副处长。1976年1月调任东濮会战指挥部副指挥。他长年奋战在油田会战的一线,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有油田就往哪里冲,没有怨言,没有索取,油就是他一生的追求。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老一辈石油人的精神,父亲是石油事业发展的功臣。
在东濮石油勘探会战中,父亲保持和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心扑在事业上,对工作兢兢业业。他不仅是一位有魄力的生产指挥者,更是一位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好领导。
一次,父亲到河南省鹤壁煤矿联系运煤,他本可以坐小车带队,但父亲没有要小车,而是坐在大卡车司机旁边的座位上。他带运煤车队早上出发,到煤矿装完8车煤,已是下午4点钟,父亲自己跑到饭馆里买了几十个馒头,和大家一块上车,坐在车上一边啃馒头,一边往油田基地赶。油田干部职工每当说起父亲的事迹都非常的感动。佩服他的吃苦精神,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
父亲常说,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廉洁奉公,不能损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在会战指挥部,还是到地方政府办事,父亲始终秉公办事。一次,父亲和濮阳县委领导去新习农场现场办公,回到县委已是中午12点了,县委领导要招待父亲,他婉言谢绝了。
父亲调到东濮油田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为解决油田家属的吃粮问题,父亲拖着有病的身体,亲自带领后勤一路的干部职工下农田干活,从不摆架子,有时还亲自开着拖拉机去犁地。他到食堂买饭,都和职工一样排队,从不搞特殊。他对职工非常关心,经常资助生活有困难的职工,深受职工们的爱戴。
父亲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利为家人办事。父亲对家人和子女的要求是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组织叫干啥就干啥。所以,在父亲母亲的亲属中没有一个能跟父亲到油田工作的。子女的工作也都是由组织安排的。
战争给父亲留下了许多伤疤,常年劳累使他积劳成疾,患了慢性胃病,但他仍全身心地投入东濮石油会战。1978年9月底,父亲到北京石油部开会,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到北京友谊医院去检查,才知道自己患的是喷门癌,已发展到了晚期。当医生打开胸腔,看到癌肿瘤已和肺部完全粘连在一起无法剥离,只得将刀口又缝合上,医生说癌肿瘤与肺部粘连是和肺部的弹片有关系的。手术后,父亲回到油田又忙于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癌细胞再度扩散,他倒下了。1979年11月26日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55岁。父亲去世后,我们从跟随父亲转战南北的小箱子里,看到的是父亲的许多奖状和奖章,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民为本,廉洁奉公,父亲等老一辈石油师人就是这样的楷模。父亲走了,他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作为石油师人他为石油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精神和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让“石油师人”的精神代代相传。
 
 
                           
                                            二0一三年四月十六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