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希珍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31913206
本馆由[ geogehan818 ]创建于2010年07月10日

彭总被批斗他暗中保护

发布时间:2010-09-09 14:15:03      发布人: 孝在天地间

景希珍

景希珍

亲人寄语:您的崇高品德昭彰后人,您会在天堂继续陪伴“彭老总”。———儿女

第一章他老实,是彭总的卫士长 管公不贪成为他一生信条

  彭总说:“他们给我派了个老实的小伙子,是个好兵。”

  景希珍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用儿子景凯的话说,景希珍参军一方面是投身革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生活。

  景凯介绍,父亲1946年入伍,1947年在吕梁九分区五十六团担任班长、排长、参谋,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参加了解放甘肃天水等战斗,随后被组织上安排到教导团学习并任参谋,调入兰州军区,1949年底调入国防部办公厅。

  1949年冬天,景希珍得到上级通知去北京报到,去之前,首长交给他一封信,让他到北京后交给陈赓将军,并嘱咐他说:“飞机一停就到北京,信要直接交给陈赓。”

  令景希珍没有想到的是,飞机中途在西安降落加油,他以为到了北京,立即下机,四处寻找陈赓将军,结果可想而知,没有找到。后来在地方军区的帮助下,他乘坐火车辗转数日才到达北京。

  1950年,他被派往朝鲜,担任彭德怀的警卫参谋,误在西安下机一事也导致他这次比原定报到的日期晚了几天。彭德怀元帅询问迟到的原因,景希珍说了情况。彭总大笑着说:“看得出来,你是个老实的小伙子,他们给我派了个好兵。”

  在朝鲜期间,景希珍由于在彭德怀身边工作,就顺便担负起了管理后方群众寄给彭德怀的慰问物品的工作。彭德怀交代这些物品统计后分发给司令部的同志,不能私分,要公平。

  有一天,景希珍在分配物品,一位干部的警卫员挑三拣四,要求私分物品,景希珍当场拒绝。这位干部随后赶来,威胁说要把他送到三八线去。景希珍依然坚持原则,最后还是彭德怀为他解了围。

  后来彭德怀对他说:“管公的人就要这样,自己不贪,别人不送,敢把厚脸皮的上司和干部赶回去。这样才保得住一个‘公’字。”这句话,也成了景希珍一生的信条。

  “彭总的安全你们要听我的”

  敌机扫射,炸弹炸响,景希珍完全顾不上,将还在聚精会神看文件的彭德怀护送进防空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彭德怀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多次遇险。据他生前回忆,那时候美国军队占有绝对的空中优势,保卫彭总最大的问题就是防备敌机的空袭。有一次,志愿军司令部响起防空警报,景希珍来到防空洞没有看到彭德怀,急忙往彭德怀的小屋跑去,外面敌机扫射,炸弹就在身边炸响,但景希珍完全顾不上这些,和其他同志一起,将还在聚精会神看文件的彭德怀护送进防空洞。

  彭德怀的性子急是出了名的。有一年,景希珍陪着彭德怀到青岛某海军部队参加演习。由于气候变化,风浪特别大,但彭德怀依然坚持演习正常进行,搭乘小舢板去往军舰。小舢板被大浪一会儿抛起,一会儿落下。海军首长劝阻无效。景希珍当机立断,对海军的首长说:“彭总的安全你们听我的,赶紧返航。”海军负责人才松了一口气,命令返航,彭德怀气得在小舢板上呼呼喘气。

  作为彭德怀的卫士长,景希珍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在老家的父母仅仅知道他在北京工作,却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有一年,父亲从山西来北京探望他,因为工作要求,景希珍不能去火车站接父亲,更不敢将父亲接到自己的住所。后来父亲还是从别人那里才知道,儿子是彭德怀的卫士长。

  “保护彭总是我一辈子的任务”

  彭德怀被红卫兵揪上火车押往北京批斗,景希珍和綦魁英拼命挤上火车,暗中保护

  景凯介绍,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罢官迁往京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一再劝告景希珍等工作人员,要他们离开———他不愿影响上级组织对他们的提拔任用,但景希珍拒绝离开,表示要永远追随彭德怀。在这里一住就是7年。

  在这里,景希珍和彭德怀一起过上了田园生活,开荒种田种菜,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在吴家花园,景希珍的住所就在彭德怀旁边,那时候他已经有了孩子。其子景凯回忆,那时他只有6岁,经常和妹妹跑到彭总家里玩耍,有一次他们到彭总家里,吃了几块饼干,被父亲知道后,狠狠教训了一顿。

  1965年底,景希珍一家随担任大三线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前往四川成都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彭德怀遭受冲击,景希珍一家也受到了波及。红卫兵要求景希珍揭发彭德怀的“反革命”罪行,但景希珍始终牢记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坚守自己的职责,保护着彭德怀。

  后来彭德怀被红卫兵揪上火车押往北京批斗,景希珍和綦魁英(彭德怀秘书)拼命挤上火车,暗中保护,彭德怀在车厢见到他们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据景希珍生前回忆,文革开始后,彭德怀屡次被红卫兵批斗,家里也多次被抄,为了能够保护一些重要的资料,景希珍冒着生命危险,将彭德怀家里的文件和资料藏在自己家中,后来在彭德怀平反后,他又将这些物品上交国家,作为彭德怀元帅的重要物品留存。

  景希珍因彭德怀冤案牵连而被分配在四川工作,1970年开始担任四川省资阳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副部长、政委等职。

  景凯回忆,父亲担任彭德怀的卫士长时,经常无法回家,他告诉孩子们:“保护彭总是我一辈子的任务,你们要理解。”

  第二章:他正直,不为妻儿谋私利 悉心照顾病妻18年

  景凯回忆,母亲病情发作时,精神紧张,对丈夫和孩子非打即骂,父亲总是笑着照顾妻子

  景凯介绍,父亲离休后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老人的卧室里摆了两张单人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孩子。

  景凯的母亲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红卫兵的攻击和殴打,患上精神分裂症,直到1985年去世,景希珍悉心照顾妻子整整18年,从无怨言。

  景凯回忆,母亲病情不发作时,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但一旦发作,精神就会异常紧张,对丈夫和孩子非打即骂,这个时候父亲总是笑着照顾妻子,还总是告诫孩子们要理解母亲。有时候母亲还会离家出走。记得有一天夜晚,母亲病情复发,独自出门离开。父亲得知后骑上车出去找,整整找了大半夜,才把母亲找回来。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几次。

  景希珍身体很好,能自己洗衣做饭,而且只要能自己动手的绝不麻烦别人。景凯说,父亲在最后生病的日子里,也没有向组织和家人提任何要求,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每天给自己准备一碗豆腐脑,这是他最爱吃的。

  景希珍有些烟瘾,抽的烟都是便宜的红梅、翡翠,景凯试着给父亲买好一点的烟,但他总是不肯要。

  老人生活朴素,没有穿过什么名贵服装。他最珍视的是离休时的那件八五冬常服,只有在重要的日子里,老人才会穿这件衣服。景希珍离世后,子女为他穿上了这件他珍爱的衣服。

  最后的几个月坐着度过

  住院后,他记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录完《在彭总身边》的再版补充录音,“再不说就来不及了。”

  景凯介绍,景希珍于1979年春天调回北京,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检察院副检察长、总参政治部干休处政委等职务,1989年7月离休。离休后,景希珍一直致力于整理和撰写有关彭德怀元帅的回忆录和相关材料,并曾应邀在各大院校、单位做有关彭德怀事迹的报告。

  2009年9月,家人发现老人突然失语,送入医院检查发现他喉中有肿瘤,且癌细胞已转移到肺部,查出肺癌。随后病情急剧恶化,老人每天都在消瘦。301医院的医生告诉景凯,“我从来没见过像你父亲一样坚强的病人。”因病情限制,景希珍一躺下就会发生窒息,他只能整日整夜地坐在凳子上,吃药、睡觉都是坐着,坐着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也没有忘记整理关于彭德怀的文献资料。他住院后不久慢慢地恢复了语言能力,他记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人帮他赶紧录完《在彭总身边》的再版补充录音,“再不说就来不及了。”生病期间,他还一直做电视剧《彭大将军》剧本的审校工作。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忙碌着。

  女儿工厂破产求助遭拒

  他对儿子说,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这样的生活已经知足了

  1989年,景希珍以正师职离休,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级别对老人是不公平的,不过景希珍却看得非常淡,他生前对儿子说,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这样的生活已经知足了。老人生前回忆,在解放初期,第一次颁发军衔时,他作为排长的经历没有被考虑在内,为此,彭总还专门过问此事,但是他说:“杠杠花花对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工作被人肯定。”

  景希珍为人正直,一生朴素。在彭德怀平反后,景希珍也被调回北京工作,当时儿子景凯已经在成都工作,景希珍便将唯一的儿子留在了成都,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回到北京。回京后,两个女儿先后参加工作,都是自谋生路。后来两个女儿的工厂先后破产,两人面临失业,女儿找到父亲帮忙,景希珍依然没有答应。(新京报 本报记者 巴士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