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佛珠
我有一串佛珠,用薏苡做的。
薏苡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用它串起来的佛珠与那些用檀香木、玉翠做成的佛珠比起来,实在是显得平常和普通了。可我却很喜欢,不仅仅因为它是朋友的赠品。
薏苡,以前只在药书上看到过对它的描述,说它也叫薏米,苡米,药玉米,回回米。种仁性微寒,味甘,能清热利湿,健脾,主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泄泻、肠痈、肺痈等病。炒用可以补肺益脾,还可以治关节炎、扁平疣,而薏苡的根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药用价值很高。这一连串的枯燥无味的医药名词没能给我留下一点儿的感性认识。
真正地见到它还是在朋友家里,一进门就见朋友正俯在桌上用小挫刀一来一往挫着一个圆鼓鼓的小珠子,桌子上也有了一堆已挫好的。我开始以为是木珠,抓起来看了看,不是,实在不认得是什么东西,就问朋友。朋友一脸汗茸茸地正在专心地对付手里的那个小东西,过了一会儿才似呻吟地说:"薏苡。"
难道古人所说的薏苡明珠之谤,和朱彝尊在他的《酬洪昇》诗里所写的'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的薏苡就是我手里的这个普通的植物?我又仔细地看了看:个不大,褐色,很像是深色的珠子。很平常的样子嘛,没有什么希奇之处。
我说:"这个薏苡就是咱们俗称回回米的?
朋友点了点头。
我又好奇地问:"你弄这劳什子干什么?入药吗?"
"不是,做佛珠。"朋友已经挫好了一个,放到一边,又拿起一个来接着挫。
他一边挫一边对我说:"这是薏苡外面的总苞,用它做佛珠很合适。把颜色接近,大小均等、饱满的薏苡挑出,用挫刀将二头挫平,它的芯里有穗,像蓬草一样,塞得很紧的。用针将其挑出,使其成空心就好了。"
我看到用挫刀挫圆它很简单,但清理它的薏芯很难,塞得过紧,无下针的缝隙。朋友的手常被针扎出小血珠来。
朋友说他这一阵子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清理这些薏苡,串成佛珠送人,已经送掉了不少,这剩下的还够做一串的。
最后一颗薏苡挫平剔净后,朋友将它举起仔细地端详,我便看到刚刚还塞的满满的穗芯里透过了一缕光线来。用根红绳将它们穿起来,看着它们被完成后,并排地一个连着一个沉默地泛着光泽,一瞬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这时,我才意识到那已不是一颗颗普通的薏苡,而是一串不同寻常的佛珠了。
朋友拿起来心满意足地欣赏了一会儿,递到我手里说:"送给你。"
我说:"这最后一个你留着吧。"
朋友笑了笑说:"对我已经不重要了。"
我一时没明白这话,但看他是真诚地送我,就套在了手上。
回来的路上,我一边摸娑着佛珠,一边想着朋友说的那句"对我已经不重要了。"忽地感到生命的过程不就是从薏苡到佛珠的过程吗?我们需要一次次地被打磨、修缮,一次次艰难而痛苦地将心中塞得满满的如蓬草般的杂质一点点地剔除,直到它空灵透彻,直射入那缕光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