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三首(登泰山 訪靈寶 访南京)
乙丑年冬至日前訪靈寶途中徒步登泰山,於五大夫松側提七言--
堪嘆泰山五棵松,彰顯將軍忠烈魂。
漢樹銷亡清代補,何懼後世無傳人。
【附记】算來已經六次登泰山了,當然每次都是徒步上下。登山時可以旁窺人生。可以有目標,也可以茫茫然。一步一步,付出了体耗,達到了峰頂。離天近了,似乎離開已亡故的先人近了。用心靈同他們對話吧!感悟吧!能不覺得振奮嗎 !這就是人生的加油站。
途中,步雲橋畔,無名石亭兩幅對聯(宣統元年二劉識并書)發人深省:
風塵奔走歷盡艱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積成功德敢朝山。
跋涉驚心到此浮雲成夢幻,
登高極目従茲俗慮自消沉。
己丑冬至後二日,訪靈寶張 倉老先生。得知張老曾任靈寶市統戰部、信訪辦、史誌辦負責人,離職後仍關注抗日靈寶戰役史料,令余肅然起敬,遂合影并賦七言詩留念。
雄關不在山猶在, 新關武山耐人游。
幽幽懷古祭忠烈, 大河遺風傳五洲。
(三) 访南京
乙丑清明前後,访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補集資料。七百公里騎單車,耗時五天往返游。不怕諸君見笑,略表為父申冤赤誠之心而已。旅次賦七言一首。
道法自然地法天,上善若水不爭鋒。
三起三落未终止,莫以勝敗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