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采访四川旱情因公殉职
央视记者采访四川旱情因公殉职
最近一直在关注“央视记者四川采访旱情遇难 死前怀里紧抱摄像机”这样的新闻,我不禁为之动容,好似已经触动我内心早已对“记者”产生的敬意和钦佩之情!
这位央视记者,名叫翟树岩,从事媒体工作40余年,在CCTV-7《聚焦三农》栏目待了整整10年了。翟老师这次又郑重接受了栏目组里的任务,前去四川省调查旱情。3月21日,在落实最后一站眉山的采访路程中,途径四川宜宾境内的高速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在死去的前一刻,他的怀里紧紧得抱着跟他陪伴多年的摄像机,并用尽全身力气护着这台机器。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能有如此行为让很多在场的同事们感动落泪。
一生只热爱新闻事业
他牺牲时58岁。将近六旬的老人了,为什么没有选择安静得待在办公室而是还要这样出去跑成天风里来雨里去?昨晚又观注了一档新闻栏目——今日面孔“央视摄像记者翟树岩,采访四川抗旱途中殉职”,对翟老师的面孔逐渐清晰而深刻。
翟老师,是一个一生只热爱新闻事业的人。在问到为什么他会选择新闻事业而执着得追求这个问题时,他的弟弟翟树杰作出了回答“他说,农民是身陷在最基层,他们遇到了困难都不知道找谁去说,咱们能够为老百姓做点事情也好……”,翟老师,由于之前有过当兵的经历,15岁当兵,在部队里生活了三十余年,又是部队里的通讯员,从来都是热心助人。曾经还有过舍身救人的事迹,为此在集体里荣誉很佳,赢得不少战友的尊敬和喜欢。当离开部队时,由于他人缘好,很多朋友愿意帮他开公司,也有劝他去机关返聘,找个活轻松又体面的工作,都被他一致否决了。他执意要坚持新闻工作,为老百姓办事。他身上的这种坚定的意识和对新闻工作的热爱精神一直支配着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了很多年。
翟老师殉职后,在商讨由谁送他的遗体回家乡的这个问题时,他的同事跟他妻子说:“实际上这些年,他跟我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比跟你在一起的时间都长,我的每一个镜头都离不了他,这个问题就不用争了。”可知,翟老师把工作远远放在了第一位,冲锋在前深入第一线,由此也践行了他的人生格言“这辈子第一爱电视,第二爱汽车,第三才是老婆孩子。所以工作起来才有种狂劲。”所以,当他的同事评价翟老师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时,我内心不免有些触动和心酸!
为人乐观、幽默、为人师表
从一位同行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翟老师不仅在业务方面素养很高,工作能力强,算得上在单位是资历深、阅历广的一位老前辈,而且他为人乐观、幽默、还经常把机会留给小辈并引以指导。采访中从他的同事那又得知“老翟,平时的口头禅可能就是‘放心,没问题’!”,好似天再大的事到老翟那里都是小事,凭着他一股绝不屈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他都能把事情很好得处理好。
翟老师在外地工作留下自己的每张照片或镜头,都是面带微笑的。这样一个乐观的人也足以说明他的心底是充满阳光的。所以说到他是一个很会讲笑话的人,我们也能相信,这样一个广结善缘的同志,与人相处的友好。每逢出差的路上,在工作闲余时他总会跟同事们讲讲笑话,调节一下有时枯燥沉闷的生活,所以,同事们都非常愿意跟翟老师一同出差。
我的那位朋友向我谈到他时也不禁黯然神伤,“不久前跟老师一起吃饭时,他对我在人生的教导以及工作业务方面的指导还在耳边,想不到,这么快就……,虽然翟老师已经离开大家,可是他对我、对其他同事的谆谆教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缅怀敬业爱岗的老师,愿一路走好!
很多敬业的工作者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出了高尚的职业素养,这让我们会对他们产生无比的敬意!当已经清晰了解到翟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时,作为同行者,我感触很深!学习了新闻理论知识的同行们,我想都会知道几个为国家的新闻事业做出贡献的名记者,民国初年的新闻全才邵飘萍、在新闻通讯方面有杰出贡献的黄远生、抗战时期的深入红军长征一线采访的范长江、还有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的邹韬奋,他们对待新闻事业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现在,虽年代不一样,如果说,当初那种吃苦耐劳、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放在如今这个时代有点不搭调,那么,试问,当今社会也有一些记者作风低俗、以报道假新闻、商业新闻赚取利益、顶着媒体“无冕之王”的权利和威望来骗取钱财,不知是国民的整体素质降低了还是新闻事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几乎摧残?我们不得不给自己敲响警钟!应该致力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高政治觉悟、提升业务能力这些已然显得紧迫的工作!国家的新闻事业才会立足于人民的基础之上!
当知道,翟老师把新闻事业比看做是自己的生命还可贵时,我想即使这种傻子精神,也必定在人民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竭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与人民是密切相连的整体,党必然是要为人民办事。翟老师确实是我们国家的好党员,他的事迹将永垂不巧!为人民做出贡献而牺牲的同志,我想人民是永远记住您!虽然没有见过您,但您的精神已经传达于我们了,希望在我们今后的新闻道路上,能引导我们学习和做人、做事。
——愿我写的这篇文章为您缅怀,愿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