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郑信札被收录《王献唐往来书信集》
潘景郑信札被收录《王献唐往来书信集》
《王献唐往来书信集(见插图)》收录王献唐往来书信1200余通,时间跨度从1926年到1961年,涉及的著名学者有罗振玉、张元济、傅增湘、丁福保、丁惟汾、黄炎培、柳诒徵、马衡、黄侃、容庚、傅斯年、董作宾、王重民、赵万里、屈万里等近300人,潘景郑赫然在列。同时收录涉及机构和团体有中研院史语所、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中华图书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考古学会、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等30余家,多为首次整理公开。末附《书信编年索引》《通信者拼音索引》和《王献唐简谱》,便于查检利用。不仅是研究王献唐一生事功与学行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弥足珍贵的参考文献。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承弼)信札5通收录于《王献唐往来书信集》第6册P2367。?
详见“新书丨《王献唐往来书信集》(全6册)目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Q2MTA4Mw==&mid=2247515893&idx=1&sn=b59190bb1e596f87b21b247f2af4defa&chksm=ec607501db17fc170d8dc30defc2a8c124d48eb06366f2d8fb662ba41f71ec138211bc8ac0d9&scene=27)
人物介绍:
1.王献唐(1896—1960),原名凤琯,改名琯,字献唐,号凤笙,以字行,室名双行精舍、顾黄书寮等,山东日照人。他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学者。其治学远绍乾嘉诸儒,近承清末名宿,益之以现代科学观念,辅以实地勘查,集目录、版本、校雠、训诂于一身,熔文字、音韵、器物、古史之学为一炉,从而将传统学术推进到更高的层次,成果丰硕;他主掌山东省立图书馆和山东金石保存所二十余载,1950年后历任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等,秉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奉献精神,不遗余力地抢救聊城杨氏海源阁、陈介祺藏品,锐意搜罗整理乡邦文献和金石文物,编纂刊布《山左先哲遗书》,在抢救、搜集、整理、典藏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潘景郑(1907-2003),原名承弼,号寄漚,字良甫,江苏吴县(现苏州)人,近现代著名收藏家、藏书家、版本鉴定家、版本目录学家,殢柳词人,“宝山楼”藏书的拥有者之一,自有“著砚楼”收藏雅号。潘景郑专研国学,受业章太炎、吴梅等大师,学文学词曲。他还拜俞粟庐为师学曲,身体力行,通过对词典独到理解,成为当代屈指可数的词曲大家。潘景郑生前曾任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兼职教授及研究生导师、《词学》编委、首届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会会员。潘景郑一生可谓著作等身。其中《著砚楼书跋》已成为载入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史册之不朽著作。《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学家词典》《中国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文苑人物丛谈》《中国目录学家词典》《中华名人书斋大观》《海上收藏世家》《近代藏书三十家》等对潘景郑先生均有著录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