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陈夔龙致王秉恩七律三首” 笺释赏析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陈夔龙致王秉恩七律三首” 笺释赏析
“陈夔龙致王秉恩七律三首”信笺(见插图1),潘景郑先生旧藏。
释 文:
戊辰重九,远甫①、虞生②、韵秋③三君招饮临江第五层楼,即席赋谢并简坐中诸君子:
九日登临岁纪辰,喜倾菊酿话兰因。龙山会阅二千载,麟阁名标十一人(宾主十一人)。诗袖新携吴郡本(远甫自苏州来会),壶觞遥醉圣湖春(少石④兄约云林登高未能赴也)。五云高处无风雨,万灶炊烟上瓦鳞(重)。
碧槛红栏试一凭,江天秋色露华凝。甫吟弓月初三句(初三夕有诗用香山句),更上梯云第五层。旧雨偕来今雨集(虞生新至沪),中年哀乐暮年增。萧杨宿草嗟冯沈(梦华⑤、冕士⑥均昔日坐上客),醉酒临风唤不应。
却扫年来早杜门,嘉招今日聚朋樽。登盘有蟹监州贱,拄杖扶鸠坐客尊(雪丞⑦齿最高,列首席)。滕阁珠帘休作赋(是日无雨),汉家玉盌忍重论。云林倘补茱萸约,湖上还寻白发昆。
雪丞仁兄姻年大人正句。
庸庵⑧初稿
钤:夔龙长寿、景郑持赠
潘景郑题记(见插图2):
贵阳陈庸庵先生夔龙以诗名重清季,陟显宦至尚书,鼎革后以遗老隐沪上,诗酒命侣,纚纚挥洒,出口成章,几无日废吟咏,毕生诗篇逾万首。宋梅圣俞自谓日作一诗,先生盖过之。中年刻《花近楼集》,晚称《鸣原集》,岁成一帙,即付铅椠,其述作之富,可想见矣。顾下笔即成,不假思索,才思横溢,不免有甜熟之处。
此诗笺七律四章,盖作于戊辰岁,招讌之作。款署雪岑为华阳王秉恩,诗中所及称少石兄者,则先生胞兄夔麟,光绪庚辰翰林,散馆后改湖北谷城县知县,官至广东布政使。此四诗为先生七十以后之作,闻其晚年手颤不能自书,倩门下庖代,庞蘅裳⑨世长国钧每为代书之。蘅裳同客沪上,为余语及,故知之。此书颇工整,或即庞兄之笔欤?今庞兄下世已十年,亦无由征询之,然诗笔自在,犹足珍视。兹检得即奉逸梅翁,聊备一格。
庚申新正十二日,潘景郑识
花近楼高深远。缥缃万篇盈卷。年年雕椠鸣原遣。多少幽吟垂典。
登临九日留华宴。集群彦。片鸿零羽犹芳婉。纸帐铜瓶伴砚。
调寄《秋蕊香》。
寄沤词人呈稿
钤:景郑题记、景郑倚声、庚申七四翁
相关人物介绍:
① 倪思宏,字远甫,江苏丹徒人。曾先后担任大清银行总办、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
② 朱邦献,字虞生。曾任天津盐业银行经理。
③ 杨联绶,字韵秋。曾任盐业银行副经理。
④ 陈夔麟(1855—1928),字少石,号少室、少樵、迂叟,贵州贵阳人。陈夔龙胞兄。曾宦广东、湖北,精鉴藏,有《宝迂阁书画录》,评述自藏书画等,为文物界所重视。
⑤ 冯煦(1842—1927),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署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人。光绪十二年(1886)探花,官安徽巡抚。入民国后寓居上海,以词著名,曾辑刻《宋六十一家词选》,著有《蒿庵类稿》《蒿庵随笔》《蒙香室词》等。
⑥ 沈铭昌(1870—1919),字冕士,浙江绍兴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纳赀为四川宜州知州,后任天津海关道、长芦盐运使,入民国后曾任河南都督府秘书长、山西省省长及财政部次长等职。
⑦ 王秉恩(1845—1928),字雪澄,亦作雪澂、雪尘、雪岑、息存,晚号茶龛,四川成都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官至贵州按察使。深得张之洞器重,曾任广雅书局提调。工书法,善行隶,富藏书。著有《养云馆诗存》等。
⑧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花近楼主,贵州贵阳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兵部主事,升内阁侍读学士,曾任直隶总督及军机大臣等职,入民国后隐居上海。著有《花近楼诗集》《梦蕉亭杂记》及《庸庵尚书奏议》等。
⑨ 庞国钧,字蘅裳,号鹤缘,亦作鹤园,别署梦鹤词人,江苏吴江人。陈夔龙门生。家有鹤园,为吴中文人雅集之地,曾与吴湖帆、潘承厚等发起“正社”书画社,陈夔龙沪上鬻画,多由其代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笺 释:
民国年间,沪上先后有超社、逸社两个遗民诗社,逸社为超社之延续,主要成员基本上是超社原班人马,新增入者则有冯煦、陈夔龙、朱祖谋和王乃徵,其中陈夔龙为核心人物之一,后期活动地点大多在陈夔龙之花近楼。此札中涉及人物颇多,其中陈夔龙、王秉恩、冯煦、陈夔麟皆为逸社主要成员,此次重九集会,虽非以逸社名义召集,但因人物及活动内容多有重叠,故亦可作逸社余韵视之。
此次集会时间为民国十七年(1928)重阳,是年陈夔龙七十一岁。召集者倪思宏、朱邦献、杨联绶皆为盐业银行经理。《缪荃孙日记》中时见倪远甫、杨韵秋同席,同坐尚有冯煦、徐乃昌等,可知倪、杨二人虽身处金融界,亦无藏书、赋诗事迹,但往来皆书香门第,亦为风雅之士。
陈夔龙第二首诗中有“萧杨宿草嗟冯沈”,盖指冯煦于此集会前一年去世,沈铭昌于九年前去世。此次集会之后数月,陈夔龙之兄陈夔麟下世,未久,王秉恩亦下世。社会变迁,人物凋零,逸社雅集活动亦渐稀,而至无闻。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中将陈夔龙列为“地俊星铁扇子宋清”,评曰:“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庸庵诗平澹乏意境,虽喜为之,实不甚工。晚寓沪滨,较前略胜,尚不逮善化相国也。”陈诗虽不获汪辟疆青睐,却颇为自珍,尝赠冯煦诗云:
笼纱覆瓿两难知,敝帚千金我自私。枕畔马前兼厕上,骨凡根钝更毛疵。思归老鹤犹余唳,不蜕春蚕尚有丝。格体非唐亦非宋,吟成留殿本朝诗。
陈夔龙有四部编年诗集传世,分别为《松寿堂诗钞》(1877—1911)、《花近楼诗存》(1912—1927)、《鸣原集诗存》(1928—1937)及《挹芬庐存稿》(1938—1941)。此札中三首诗作未见收录,或可视作陈夔龙佚诗。
参见《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159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