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金兆蕃致吴昌绶” 笺释赏析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金兆蕃致吴昌绶” 笺释赏析
“金兆蕃致吴昌绶”信笺(见插图1),潘景郑先生旧藏。
释 文:
尊著捉纲挈领,要而不烦,容详审校读。“备考”名未当,诚然,当别拟,备公审择。泉谱略加装饰,尚未竟。公许为题识,至感。万年书敬谢,增君并请致意。
伯宛①先生
兆蕃②
四月二十九日
有友人欲得《樵风乐府》一帙,能见赐否?
钤:景郑持赠
潘景郑题记(见插图2):
金兆蕃字篯孙,浙江嘉兴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辛亥革命后历任江苏度支管榷科科长、财政部推行新税所议员、财政部佥事、会计司司长、善后委员会委员。清史馆开馆编纂时,任编纂,分撰列传若干篇,今刊行之《清史稿》有其撰稿。晚年编有《槜李丛书》两集行世,表彰乡献。建国后下世,年垂九十矣。此札上款伯宛,盖致吴印丞昌绶者,时吴亦参与编纂清史之职。伯宛亦光绪间举人,工诗文词,著有《松邻遗集》,并精刊《双照楼丛书》,为时所重。兹检奉逸翁前辈存诸,以备一格。
姓字史亭传,椽笔留千古。明世寿耄期,福慧犹堪数。 槜李著胜芳,乡泽皆韶护。双照寄鸿音,璧合珠联处。
调寄《生查子》。
寄沤词人赘笔
钤:景郑、景郑填词、庚申七四老人
相关人物介绍:
① 吴昌绶(?—1924),字伯宛,一字印臣、印丞,号甘遯、松邻,浙江杭州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官内阁中书,入民国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秘书。深谙版本目录之学,藏书极富,喜刻书,室名双照楼。著有《松邻遗集》《双照楼影刊宋元明清词》《吴郡通典备稿》等。
② 金兆蕃(1869—1951),字篯孙,亦作篯荪,别号药梦,浙江嘉兴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官内阁中书,民国时期曾任财政部佥事、司长。博学多闻,嗜藏书。曾为徐世昌代编《晚晴簃诗汇》,著有《安乐乡人诗》《药梦词》。
笺 释:
一
吴昌绶任陇海路局秘书时,收入尚丰,举购金石精拓及旧籍珍本时,颇不吝,又性格豪迈,喜刻书,故即便薪酬丰厚,亦有捉襟时。有女蕊圆,民国六七年间出阁时,竟无以充嫁奁,吴昌绶遂检出明刻本及旧钞四十种,做价京钞一千元求售。叶景葵闻此事,请张允亮为介,如值购之,是为叶景葵藏购善本之始。
叶景葵《卷盦书跋》有记:“其时京钞甫停兑,市价八折,实费现币八百元也。某年再入京,影刊《宋元词集》已告成,初印若干部,无资续印,余约友人集款三百元了附印十部,余得二部。及先生捐馆舍,后再入京,则《松邻遗集》刊成,无人任剞劂之费,板存文楷斋,由邵伯絅同年发起,付文楷四百元,刷印五十部,余出二百元,得书二十部,余以前此京钞购书折价,正短二百,藉此以报先生也。”
《松邻遗集》为吴昌绶去世后,由友人章钰、傅增湘、邵章等人搜集遗文,交由章钰编辑,再由文楷斋付梓而成。顾廷龙为章钰藏书所撰《章氏四当斋藏书目》著录有《松邻遗集》两部,其中之一注云:“(式之)先生手写本,代吴女蕊圆编,三册,有邵章校注。”然叶景葵出资刷印《松邻遗集》最终却演变成一场憾事,叶景葵《松邻遗集》跋云:
文楷刻成,而刻资无人担任,闲置数年,文楷甚窘。壬癸间,葵入都,伯褧告葵曰:“文楷急于结账,只须付四百元,便可印刷数十部。”葵允出二百元,分得红印二十部。尔时沅叔正作峨眉之游,葵因未知伯褧未与接洽也。迨沅叔回京,甚怒文楷之专擅,不许再印。文楷乃以原版改作他用。
《松邻遗集》书版遂由此而毁,惜哉。
蕊圆所适为海宁陈家,《晚晴簃诗汇》载吴昌绶小传中称:“妇陈,女蕊圆,适海宁陈氏,并娴词翰。”惜未有词集传世。蕊圆生子后,吴昌绶感而赋诗:“灯窗日课庞灵照,诗未成篇有别才。戏拓娥碑摹好字,居然抱得外孙来。”由此诗可知吴蕊圆既有文采,兼擅书法。民国六年,董康刻《诵芬室读曲丛刊》,题签者正是吴蕊圆。
二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文焯作有词集四种,分别为《瘦碧词》《冷红词》《苕雅余集》《比竹余音》,后手自删定,合为一编,名之曰《樵风乐府》,民国二年(1913)由吴昌绶双照楼付梓,是故金兆藩友人欲得郑文焯词集,且须向吴昌绶索之。
黄裳先生《来燕榭读书记》有跋《樵风乐府》郑文焯自校本,谓:“叔问自记云,此伯宛自京师所寄样本,序跋尚未附入。曾闻友人见告,昌绶一跋,叔问见之大不怿,遂致隙末。不知信否?岂其时尚未见之耶?”今检《清词序跋汇编》,郑文焯诸词集确无吴昌绶跋。
金兆藩小名彭年,他处皆未见记载。芷兰斋有金兆藩跋嘉靖本《太玄经》,全文如右:
光绪甲申秋冬间,先学士还里,湖州书船至,购数种,此书在焉,缺九、十两卷,以六银圆易之。后五十年始借钞补足。今书值奇昂,此书可百金,书既缺,鄙书至拙,当减值,亦且过初值倍蓰矣。忆先学士得此书日,表兄石门陈念萱(彭寿)及余在侧,中庭种玉兰高与人齐。念萱戏言:“彭年弟得学差归,此树出檐际矣。”彭年余小名也。今潢治此书竟,窗外玉兰亭亭相对,旧事俨在心目,漫记书后。癸酉冬至后四日。兆藩。
光绪四年(1878),嘉善孙福清望云仙馆尝刻《槜李遗书》,收书二十六种,皆为嘉兴先贤遗集。金兆藩堂兄金蓉镜欲继前人之业,续刻《槜李丛书》,收得五种之后,未及刊刻即归道山。金兆藩继其遗志,复收得四种,并延请张元济、沈焜、屈爔、陶元镛、陶昌善等精心校雠,陆续刊成。
叶景葵《卷盦书跋》中有《槜李丛书跋》,谓:“此丛书集资刊行,颇费心力,初印无多,枣板已赠浙省图书馆。播迁时,决不能携之而去,不知沦陷中,尚能瓦全否?闻杭州得薪甚难,城内林木,及住宅地板,均为薪材。此书板环境甚危,虽新刻,亦极可珍重矣。正月初十日,景葵记。”
今索此札之幽隐,而读至卷盦是文,不免心悬悬之,遂询之浙省图书馆修复师汪帆女史,问及书版下落。经女史代为查证,得知此书版仍在其馆,现存嘉业堂藏书楼内,计有448块。以此数观之,《槜李丛书》书版基本完整,心下遂安。
参见《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159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