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砚铭” 笺释赏析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砚铭” 笺释赏析
“砚铭”(见插图1),潘景郑先生旧藏。
释 文:
储一泓,吐万华,姜白石,杨紫霞,吴中词学推君家,愿君努力追乾嘉。
景郑同研弟属撰。
丁丑荷花生日,霜厓书(钤:吴梅)
钤:景郑藏砚
潘景郑附札(见插图2):
顷趋谒,快聆教益,并饱眼福,幸何如之。兹检奉自录用砚拓一纸,未知适合尊藏。此亦“文运”反弓之物,以绿端溪斫成,尚能发墨也。归时偶遗拎包一只,可留尊处,并不应用,缓时当再面领可也。此上
逸翁前辈日祉。
晚景郑顿首
十一月十七日
钤:寄沤笺启
笺 释:
郑逸梅《砚与石》其中一段文字专门述及此砚:“潘景郑为文勤公之后人,藏砚多方。蒙以自用砚拓见贻,一为正方形,他的老师吴癯庵(梅)作铭:‘储一泓,吐万华,姜白石,杨紫霞,吴中词学推君家,愿君努力追乾嘉。景郑同砚弟属撰,丁丑荷花生日霜厓书。’钤‘吴梅’二字朱文印。”
吴中荷花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据周瘦鹃文称,旧时每逢此日,画船箫鼓,纷纷集于苏州葑门外二里许荷花荡,为荷花上寿,热闹一番,然后买些荷花或莲蓬归去。此砚铭乃吴梅书于丁丑荷花生日,即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三十一日。
吴梅为近代曲学大师,郑逸梅有文论及吴梅:“近代治曲学的,有两大家,一王国维,一吴梅。钱基博撰《现代中国文学史》,对于两人所述甚详,且略有轩轾,谓:‘曲学之兴,国维治之三年,未若吴梅之劬以毕生。国维限于元曲,未若吴梅之集其大成。国维详其历史,未若吴梅之发其条例。国维赏其文采,未若吴梅之析其声律。而论曲学者,并世要推吴梅大师。’其推重有如此。”
潘老幼从吴梅学曲,尝自言:“溯自弱冠问业,忽忽十余年,抠衣奉手,获承绪论。”师生之情,由潘老所撰《霜厓词录》跋语可窥一斑:“右《霜厓词录》一卷,都百三十有七首,先师瞿安吴公最后手定之稿。丁丑之难,公扶病远走鄂湘,转徙桂、滇,舟车劳顿,竟至不起,时己卯正月也。弼方客海上,闻公噩耗,骇悼震怖,急杵捣心者累日。逾数月,得公写定《词录》副本于龙君榆生所,亟为缮录,授之枣梨。人事羁绁,越岁庚辰,遂得蒇事,距公殁已一周矣。”
“丁丑之难”乃指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变”,此年上半年吴梅尚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兼金陵大学教授。《霜厓词录》跋语又记:“忆丁丑夏,公休沐归里,方手订词稿,日写数叶。”不料转瞬即爆发卢沟桥事变,《瞿安日记》亦由此而停写。此砚铭即事变之后为潘老而书。是年八月,日军犯上海、苏州,吴梅开始向内地转移避难,并继续整理《霜厓词录》。
吴梅曾嘱咐潘老,欲将《霜厓词录》附于《沧海遗音集》之后,故民国二十九年(1940)潘老将此稿交由京师文楷斋付梓时,版式一依《沧海遗音集》。然未知何故,文楷斋刻成之后,潘老深觉工劣,不敢传布,三年后重又付诸墨板,是为《陟冈楼丛刊》本,牌记为“癸未秋吴县潘氏据庚辰刊本重写影印陟冈楼丛刊乙集之一”。
参见《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159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