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行评价潘景郑对“鉴定版本风气的抨击”之胆识
陈先行评价潘景郑对“鉴定版本风气的抨击”之胆识
著名学者陈先行先生就《古籍善本》(见插图1)一书重新修订出版后接受记者的访谈,谈及谁是清代最好的古籍版本学家时,非常认可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先生对“著述名家而轻慢用功”于鉴定版本之风气的抨击。
陈先行讲到已故版本学家潘景郑先生尝言:“目录版片,辅车相依。鉴赏装潢,虽不离乎骨董,而校雠考订,犹端赖夫旧椠。故耻言版刻而高谈簿录,诚非折衷之识。……叶氏《书林清话》论版本详矣,罗陈虽宏,实征攸待;可备掌故,靡以考镜。”(《明代版本图录初编跋》,民国三十年开明书店印本,见插图2)
陈先行还列举潘景郑又在《跋谭复堂手校<盐铁论>》云:“郘亭审辨版本固非能事。尝读所著《经眼录》一书(先行案:即《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其所称宋元本,误者不胜枚举。即此九行十八字之明本,余曾见之,字体轮廓固与寻常正嘉本迥异,无怪郘亭之诧为宋本;郋园又从而和之,更误其藏本为涂祯本,混淆莫衷一是,并世藏家,聚讼纷纭。迄藏园胪列群本,而涂刻之真赝始辨。盖实验为真,空言无以取胜耳。”(《著砚楼读书记》P302,见插图3~4)
陈先行认为表面上看,这是潘先生对莫有芝(郘亭)、叶德辉(郋园)的批评,实际上是对学术领域中存在的一种只想以著述名家而轻慢用功于鉴定版本风气的抨击。这种不良风气,即源自洪亮吉对以黄丕烈为代表的版本学家的贬低,自以为学有专长而高自标举。其流毒之深,甚至传染当代,很可能对版本学的实践与发展造成危害,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陈先行评价到:现在想来,潘景郑先生对莫友芝、叶德辉提出批评的时候只有三十多岁,不仅要有识见,也需要胆量,令人佩服。而他在题跋中推崇的藏园,就是民国时期的版本学家傅增湘。他堪称继黄丕烈之后的第一人,收藏宋元旧本既多且精,鉴定版本也是那个时代的白眉。人们每将叶德辉与他并提,实际上叶氏鉴定水平较傅氏相去甚远。
参见“搜狐”之“陈先行 | 谁是清代最好的古籍版本学家?”( https://www.sohu.com/a/499235677_121124720)
相关人物简介:
潘景郑(1907-2003),原名承弼,号寄沤,江苏吴县人。藏书家,版本鉴定家。“宝山楼”藏书的拥有者之一。专研国学。潘景郑的三位老师章太炎、吴梅、俞粟庐,都是江南宿儒,学问大家,潘先生师从其学文学词曲。生前曾任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顾问、《词学》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及图书馆系研究生导师。
潘先生编辑所著《著砚楼书跋》403篇,是古籍版本、目录学、校勘学的参考读物。其间有许多题跋,对各书的传世版本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刊印有《春秋左传读》、《寒松阁题跋》、《定庵续集》、《汲古阁书跋》、《鸣野山房书目》、《吟香仙馆书目》等;合编有《明代版本图录》;编印有《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农艺史料目录》、《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台湾史料目录》等;自著和编校有《著砚楼读书札记》、《寄沤剩稿》、《词律校异》、《词选笺注》、《〈日知录〉补校》、《图书金石题跋》等。辑佚达130余家,成《著砚楼辑佚书》。
②陈先行,195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溧水。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1973年起,师从顾廷龙、潘景郑等先生研习版本目录、碑版金石之学。长期从事古籍鉴定、古籍编目与碑帖考订工作。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
先后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中国丛书综录》修订、《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等编纂工作,并主持编纂上海图书馆普通古籍目录。
主要论著有《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藏〈玄玄棋经〉的版本问题》、《明清稿钞校本鉴定》、《中国古籍稿钞校本图录》、《古籍善本》、《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