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郑陶令谐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02310908
本馆由[ 158*****965 ]创建于2021年01月01日

潘景郑与郭沫若之书缘

发布时间:2021-11-17 17:22:57      发布人: 158*****965

郭沫若先生为出版《管子集校》,曾多次向潘景郑先生借阅相关善本。相互颇有学术交流渊源。
郭沫若先生遗札二通,为郭沫若因借阅陈奂校《管子》钞本及丁
士涵《管子案》事与潘景郑先生之间的通信,未曾公诸世。
  其一
  景郑先生:
  六月廿六日复书奉悉。承惠假陈奂校《管子》钞本及丁士涵《管
子案》、《残案》二种,亦已于今日到手,谢谢。二书俟细读后璧赵。
专复顺致
   敬礼 郭沫若七、二、
  其二
  景郑先生:承惠假陈奂手校《管子》抄本及丁士涵《管子案》残
本。暑间曾携往北戴河校阅,以杂务牵累,未能竣事。日前始得勘校
毕,谨将原书璧还,深致谢意。各书头曾略题数语,想当不讥为佛头
着粪也。墨宝堂本颇闻有在苏联之说,如信然,后或可得一见。专此
顺颂
   秋安。郭沫若一九五六年九月九日
  1956年3月,郭沫若的《管子集校》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费时
两载,是郭沫若学术生涯中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版
《郭沫若年谱》甚至冠有题为“一九五五年在集校《管子》”的照片
(江苏版题为“郭沫若在写作”,并注摄于一九五四年)。
  《管子集校》原为清华大学许维教授抗战期间执教于昆明时的
旧稿,闻一多先生曾为之参校。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许、闻二先生所
可参考之书不多,故未为完善。1953年11月,郭沫若先生接受许、闻
初稿,并遍采各种善本、稿本,以两年之功力,辑为是书。美中不足
的是,《管子》的宋刻墨宝堂蔡潜道本至清代中叶即告失传,郭沫若
在“叙录”和“所据管子宋明版本”中曾再三为之感到遗憾。
  不幸中之大幸是,蔡氏墨宝堂本尚有抄本留存于世,即潘先
生提供给郭沫若先生的陈奂校《管子》钞本。潘师《著砚楼书跋》
“陈硕甫校本管子”述是书版本源流甚详:“《管子》宋本凡二:一
为绍兴二十二年瞿源蔡潜道宅刊十三行二十三字本,一为隆兴二年张
序十二行二十四字本。蔡本旧藏吾邑任蒋桥顾竹君家,原缺卷十三
至十九,黄尧圃得之,后归汪氏艺芸书舍,汪氏书散,未知流落何处?
陈硕甫先生曾据赵用贤本校录,又为王怀祖先生假钞汪本,对校之余,
曾作《辨误》一卷。陈校今在涵芬楼,王氏藏本辗转归吾家……其中
佳处,足正各本之误,王氏《读书杂志》曾据以引正,是其明证。此
本即硕甫先生为王氏传钞之本,卷一后有双行木记云:‘瞿源蔡潜道
宅校行,绍兴王申孟春朔题。’按先生既为王氏借录,又取尧圃所藏
宋本对校……此一帙,而两宋之菁英具备,弥足珍视矣!此本钞不甚
精,而行款墨记,面目具存,为蔡本留一种子,宜更重视。”王怀祖
即以《读书杂志》名垂青史的王念孙,陈奂校《管子》钞本能为王氏
《读书杂志》引证,足见功力之深。丁士涵《管子案》残本亦潘先生
旧藏。丁士涵为陈奂学生,著有《管子注》、《管子韵》、《管子案》
等,经兵燹后仅存《管子案》稿本,后戴望撰《管子校正》,颇采其
说。郭沫若先生对陈奂校《管子》钞本和丁士涵《管子案》残本都曾
给予较高评价。可惜的是,郭沫若先生见到此二书时,《管子集校》
已经出版,故陈、丁二氏的研究无从如数采入,《管子集校》中所列
参考书目版本自然亦无此二书。
  郭沫若先生信中云“各书头曾略题数语”,《著砚楼书跋》录存。
所题陈奂校《管子》钞本云:“余为《管子集校》,收罗版本颇多,
独墨宝堂宋本未见,引以为憾。此本即钞自墨宝堂本,并经陈奂手校,
校录以遗高邮王氏,有钤印可证。潘君景郑远道惠假,得细阅一过,
弥补遗憾,良堪感荷。原书本缺自十三卷至十九卷,黄丕烈曾据陆贻
典校宋本补入,俾成全帙。此钞本即据黄所校补本,而陈复曾以刘绩
补注本对校。此可见前人之勤,与其用心之仔细。陈氏经校后,更以
转赠王氏,曩时学者间友谊之敦厚,深可足令人感动。凡此均足师法,
固不仅为学会素研究增添一份善本而已。潘君实善体前修之懿行者,
谨让此数语璧还,用申谢意。一九五六年九月九日郭沫若。”题《管
子案》残稿云:“《管子》残稿,蒙景郑君假阅,确实可贵。稿曾经
陈奂手定,稿中朱书即陈氏笔迹。戴望亦曾过目,有案语数处。然
《管子校正》中所采丁说,与此稿不尽相符。有为稿本中所无者,盖
采自《管子注》,惜彼书已毁,不可复问耳。稿中颇有胜义为戴所遗
漏者,亦有丁误而戴亦同误者,足徵戴之功力远不及丁。丁书残毁,
殊可惜也。然残愈于毁,宜加倍珍护。一九五六年九月九日郭沫若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