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慧 于人民资讯 发布时间: 10-10 14:11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忆版本目录两大家》(潘景郑部分)
忆版本目录两大家
发布时间: 10-10 14:11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郑有慧
顾公廷龙和潘公景郑,二位古籍版本目录大家,在此一并阐述的原因是,他们同为吴中人士,且顾老是潘公的妹夫,更重要的理由是,他们同属上海图书馆,在其前身合众图书馆内均作出过贡献,并合作编录了几本重要的书籍。
潘景郑老先生(1907~2003),潘氏藏书是指吴中景郑潘公的祖上潘祖荫“滂喜斋”,潘公与兄长潘博山继承了祖父潘祖同“竹山堂”全部藏书四万卷外,还时时留意收集其他珍贵书籍版本,至1919年“竹山堂”改名为“宝山楼”时,已经藏书三十万卷,为潘氏藏书之最,苏州潘氏藏书,从潘奕隽的藏书楼“三松堂”算起,递传到博山、景郑昆仲的藏书处“宝山楼”,共藏典籍三十万卷,把潘氏藏书推向顶峰。私家藏书递传六代,在藏书史上实属罕见! 我在先祖的带领下数次赴西康路潘公寓所拜访。以后经常去潘府给祖父传递书籍。老先生温文尔雅谦逊有礼,房间里的书籍堆满,把人都包围着,进门是先见书,然后在书缝中找到人,老先生捧着书端坐在水泄不通的书桌前与我交谈…… 潘公曾为拙画多次题词填词,一是四尺整张横式的红梅图,另一幅是三尺的直式昙花图。原作是应先祖在港友朋嘱画,目前家中仅有十英寸彩色照片留存着。 他与先祖通信频繁,曾赠送照片一帧,卷轴图籍,茗瓯盆花,极饶雅致,潘公坐藤椅中,展眉微笑,癸亥年赠摄(1983)。照片后题词一首,调寄《感恩多》上半阕云:“彩痕新寄影,衰老留明镜,忘年鱼雁,亲简缤纷。”该照片现去向不明,为之遗憾。 还有件事情,至今是一头雾水!潘公曾请丹青名家唐云、陶冷月、申石伽、凌虚、朱梅村及笔者等绘了《寄沤填词图》凡数十帧,又请先祖写了一篇序文。《寄沤词稿》积存二三千首,无不逸宕精严,奇气历落。但是最近有朋友告之说,他家人从未看见过此图和词稿。当年清楚记得祖父嘱咐我绘如此图画承蒙厚爱潘公还比较满意,如今这些画和词稿不知去向,毫无着落,只有留给后人去探索寻找了……
作者简介:郑有慧,郑逸梅孙女,曾任普陀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现任区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区委委员。别暑多丽居主,擅山水,尤以梅竹见长。师从著名国画家陶冷月、申石伽、唐云、邵洛羊,历时二十七年,祖父郑逸梅,为著名文学史掌故专家,书画鉴赏家,渊源家学,因此作品无不清华高超,海内外报纸杂志,时载画幅,成为国内杰出新秀,上海电视台屡放其所讲中国画,示范于莘莘学子,收效甚宏。1983年入选日本编著《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名鉴》1992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讲,1993年入选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一书,同年入选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主编《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获世界铜奖艺术家。1995年在上海美术馆又举办个人画展,经其指导的高中美术欣赏课获全国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国家教委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1998年指导高中美术欣赏选修课,获市级展示课,作为普陀区唯一的课程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展示活动,并获上海市优秀艺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