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9760204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3月10日

生平事迹(三)

发布时间:2011-03-10 09:05:1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三路进击突厥。四月,高颎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3000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与突厥相遇,连战7日,大破突厥;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这时,都兰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团团包围。赵仲卿乃将部队列成方阵,四面拒战,坚守五天后,高颎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高颎率军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700余里,然后还师。高颎在准备追过白道时,曾隋文帝请求增兵,有此大臣认为高颎欲反,隋文帝也未有所答。不久,高颎已凯旋而归。杨素也指挥大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
  长期以来,隋文帝对高颎十分信任和倚重。高颎深避权势,多次辞让官爵,但都被隋文帝拒绝,足见君臣相得之深。但是“天性沉猜,素无学术”(《隋书·高祖纪》)的隋文帝,对高颎的信任并不能保持始终。这与皇室内部的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隋文帝有宠姬尉迟氏被独孤皇后杀了,文帝愤而出走山谷中,高颎追上,扣马苦谏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隋书·后妃传》)!独孤后本以高颎是她父亲的家客,甚见亲礼。这时听到高颎说她是一妇人的话,便心怀不满。时隋文帝夫妇欲废掉太子杨勇,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隋文帝便问高颎:“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高颎表示反对:“长幼有序,其可废乎”(《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只得默然而止。独孤皇后深知高颎不可能被罢免官职,于是便想暗中把他除掉。高颎的妻子死后,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将此话告知之于高颎。高颎流泪致谢道:“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因此作罢。不久,高颎的爱妾生个男孩,隋文帝得知很高兴,独孤皇后却甚是不悦。隋文帝问她是什么缘故,独孤皇后说:“陛下当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听信妇人之言,从此就开始疏远高颎。
  伐高丽之战时,高颎坚决请求不要用兵,但是隋文帝不听。不料陆军出临渝关(今山海关),发生疾疫;水军自东莱(今山东掖县)泛海,遇大风,船多漂没。士卒死亡十之八九,结果无功而还。独孤皇后便对隋文帝说:“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又以元帅汉王杨谅年少,专委军事于高颎。而高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用”(《隋书·高颎列传》)。杨谅因此对高颎甚为不满,回京后,哭诉于皇后道:“儿幸免高颎所杀”(《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闻后,很为不平。
  开皇十九年,凉州总管王世积因事被杀。当审讯时,有宫中秘事,说是从高颎处得知,隋文帝极为惊异。法司又奏高颎曾与王世积交通,收受他赠送的名马。高颎因此而被问罪。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弥、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都证明高颎无罪,隋文帝更加恼怒,把他们统统拘留起来,从此朝臣中没有再敢为高颎说话的人。是年八月,高颎被罢官,以齐公就第。
  不久,隋文帝在秦王杨俊府中召高颎侍宴。高颎欷?#91;感叹,悲不自胜,独狐皇后也跟着哭泣,左右的人都流泪不已。隋文帝却对高颎说:“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并对侍臣说:“我于高颎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高颎。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隋书·高颎列传》)。
  紧接着,高颎的国令上书揭发他的阴事,说:“其子表仁谓颎曰:‘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隋文帝大怒,把高颎囚禁起来加以审讯。法司又奏称沙门真觉曾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尼令晖也说:“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隋书·高颎列传》)。隋文帝听了更加恼火,当着群臣说:“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垂世,宁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有司请斩高颎。隋文帝说:“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隋书·高颎列传》)?于是将高颎除名为民。早在高颎当仆射时,其母告诫他说:“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高颎从此常恐发生祸变。及得为民,高颎欢然无悔恨之色,以为得免于祸。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