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9760204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3月10日

生平事迹(一)

发布时间:2011-03-10 09:07:3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阴图禅代。杨坚素知高颎精明强干,又通晓军事,多计略,便想得其辅佐。杨坚先派邗国公杨惠前往示意,高颎也知杨坚今后必成大业,便欣然承命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隋书·高颎列传》)。杨坚遂引高颎为相府司录,从此,高颎便成为杨坚的心腹之臣。当时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纵而被杨坚疏远,而和高颎的关系却更加密切。
  此后,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敦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
  七月末,韦孝宽率大军自洛阳进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尉迟迥军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韦孝宽即以宇文述等将其击破,遂率军东进至永桥镇东南。韦孝宽为求歼敌主力,说服诸将避开坚城,引军进屯武陟(今河南武陟西)。时尉迟迥已派其子尉迟敦率军10万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适值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杨坚怕诸将不能齐心,恐生变故,要派心腹一人前往监军。欲派崔仲方前去监军,但崔仲方以父在山东为辞。又叫刘昉、郑译去,刘昉说他没有带兵打过仗,郑译说他母老不便远行。杨坚此时正愁无人可派,高颎遂请命前往,杨坚非常高兴委任高颎为监军。临行前,高颎派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可两全,?#91;欷而行。
   八月十七日,高颎到达前线后,遂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尉迟敦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命士卒在上游构筑水中障碍“土狗”(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阻火筏近桥。尉迟敦挥军稍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韦孝宽却乘机擂鼓齐进。待全军渡毕,高颎又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韦孝宽军奋力猛攻,大败尉迟敦军。尉迟敦单骑逃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韦孝宽军乘胜追击,直趋邺城。此战,高颎以“土狗”阻拦火筏,确保渡桥不毁,又在全军渡毕焚桥,以绝士卒后退之路,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军至邺城后,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韦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高颎与宇文忻、李询等设计: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果然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韦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尉迟迥被迫自杀。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叛乱平定后,高颎更加得到杨坚的信任,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得力助手。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杨坚受禅登基,是为隋文帝。同月,隋文帝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无人能比,以至隋文帝“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隋书·高颎列传》)。高颎知道自己权势甚高,定会召到别人的妨恨,所以便上表让位,让于苏威。隋文帝准备同意此事,让其担任仆射。几日后,隋文帝说:“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隋书·高颎列传》)!遂让高颎复职。不久,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在这以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高颎辅佐隋文帝,为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开皇元年(581年),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隋书·刑法志》),制定新律,奏请颁行。新律废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减轻了徒刑,还取消了一些“楚毒备至”的讯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之类。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以长安旧城,自汉以来,屡经战乱,凋残日久,在苏威、高颎等人的谋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以高颎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隋书·高颎列传》)。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
  在经济方面,自北齐以来,“暴君慢吏,赋重役勤”,贫苦农民很多被迫沦为豪强的荫户,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高颎建议采用“输籍定样”的措施,“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于是“烝庶怀惠,奸无所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杜佑在《通典》中评论道:“设轻税之法,浮客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斯”(《通典》卷七《食货七·丁中》)。
  开皇八年(588年),高颎认为“诸州无课调处,及课州管户数者,官人禄力,恒出随近之州”,不大合理,奏请“于所管户内,计户征税”(《隋书·食货志》),也较妥善地解决了这部分官吏的俸禄问题。
  高颎当时常坐在朝堂北侧的槐树下以办事,由于此树不成行列,有司欲将其砍伐,,隋文帝特命不许砍伐,以示后人。
   在军事方面,高颎的表现也很突出。时突厥屡为边患,高颎奉诏镇守边塞。回京后,赐马百余匹,牛羊千计。又拜左领军大将军,余官如故。
  时隋文帝杨坚欲吞并江南,统一南北,但却苦于无良将,便问于高颎,高颎向隋文帝举荐了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与和州刺史韩擒虎,开皇元年三月,隋文帝命贺若弼、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镇江北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和庐江(今合肥),预作灭陈准备。陈宣帝陈顼委任骠骑大将军萧摩诃等御隋。
  九月,萧摩诃率军进攻江北(指淮水以南、大别山以东之长江以北)隋地。二十四日,陈将军周罗喉攻占隋之胡墅(今江苏六合西南)。二十六日,隋文帝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伐陈,令高颎节度诸军。长孙览率八总管兵出寿阳(今安徽寿县),水陆俱进,师临长江,陈人大骇。元景山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等出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进逼陈江北汉阳等地(武汉西北)。
  开皇二年(582年)正月,隋军攻占甑山镇(今湖北汉川东南)、涢口(今湖北汉川东北涢水入汉江之口)等地。二十四日,陈派使者请和,并把胡墅归还于隋。时因北方突厥在北境经常袭扰,对隋威胁较大,隋文帝作战了略调整,改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为统一战略。时值陈宣帝去世,高颎遂以礼不伐丧为由,下令停止攻陈,撤回攻陈之师。
  开皇三年(583年)八月,高颎出宁州道,与诸将分道击突厥。
  开皇五年(585年)三月,高颎为左领军大将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