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 我的心很痛
小悦悦,在你逝去之日,从未谋面的我,想跟你说些心里话。我的心很痛,你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仅仅在人间停留了几百天,你就像我们的小妹妹、小女儿,你的消逝,令我以及周围人都感到惭愧和哀痛。
为了压抑内心的伤痛,我宁可相信你没有离去,而是搬离了住所,你还活着;你遭遇了路人的冷漠和车体的辗压,难以想象你能承受这种生命之重、生命之痛,挣扎着想留在这不完美的世界。我们宁可自欺欺人地将你的远逝理解成一种解脱,宁愿相信天堂没有冷漠的路人甲乙丙丁,宁愿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小悦悦,我们心怀歉意送你走!
在你的事件被媒体广泛关注后,全社会在行动。医院全力抢救,社会捐款,市民慰问,网友祈福……源源不绝的爱心暖流弥补了冷漠的缺憾,我们相信这个社会并非冷漠到底,而是真情自在人间。或许每一个有羞耻心的人都在“忏悔”,忏悔自己不在现场,忏悔当时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如果说是你激发了社会的温情,不如说是你唤醒了人们的羞耻心,让良心的暖流回归。
有人说,我们应该感谢你激活了社会的美德,不能让你的血白流,应该严惩未施救的路人,我想,你对这样复仇式的言论也不会同意。你也一定会感到,其实温暖从未离去,善行仍在人间。
我们对你心怀歉意,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架道德的天平,衡量着良知和人性,别人的生命也是生命,别人的血也是血。我们不能毫无羞耻心地拿着你的鲜血做祭品,更不鼓励社会在流淌的鲜血上狂欢。我们,需要珍惜的是每一条生命,珍惜每一次可以不流血的机会。
你的离去,伴着深思,并将继续警醒。当然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这18个路人的冷漠态度,而是社会各方面的机制和责任。比如家长的监管责任,或许我这样说有些重了,会加重你父母的负担,但是如果每一个父母都能看管好孩子,也会避免惨剧,是吗?比如见义勇为机制,如果做好事不会惹事上身,社会还有冷漠吗,有人会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吗?还有,如果人人都有急救常识,路过的人见血不害怕,还可以主动保护现场,就不至于让你再遭碾压?还有很多的如果。
道德的使命是拯救,但是谁来拯救道德、拯救善?鲜血或许可以,可是代价难以承受,最需要的是每一个活着的“我”,付诸善行。因而,我们记住你,不是因为你让我们记住了时代有着怎样的耻辱,而是因为你拯救了良知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