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乃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69365465
本馆由[ 丹丹 ]创建于2015年10月22日

我生命中的挚友——之十

发布时间:2015-10-23 13:00:01      发布人: 丹丹
如前“我生命中的挚友——之四”中所谈,她与母亲之间有着不同的母女渊源。这种特殊的关系,磨炼了她的性格:刚毅,不屈;宁折,不弯。这种不同寻常的关系也大大地影响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选择。在她早年的选择中,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欲望:逃离这个家,远离母亲!她做到了,上学,她去离家远的城市;工作,她留在离家远的地方。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虽然经济上她很拮据,但是精神上她是自由的,是解放的。那些日子里,她是畅快淋漓的。她象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不,是大鹏展翅,她每天都是在愉悦中度过的。 之后,她结婚了,再之后,她生儿子了,她也成为母亲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离开母亲日子的增多,她的心变了。她慢慢地开始理解母亲了,她慢慢地开始忘记母亲对她的怨恨了。于是,她开始通过妹妹主动跟母亲联系,主动表达对母亲的关爱。坚冰融化了,母与女,血浓于水的骨血之情开始显现出来了。从此,她就成了母亲的依靠,成了母亲的骄傲。 2002年,我故地重游,与朋友相约去游北镇的医巫闾山,在那山上有我亲手种植的松树啊。虽然只在城里住一个晚上,但是我一定要去看一看挚友的母亲。 我原以为,她老人家还住在我熟悉的房子里,凭我的记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结果,她早就已经搬家了。我的表妹费了许多周折,终于打听到了她家的地址。她用自行车带着我,在已经漆黑的夜晚,奔向城东的一个小院。所幸,从外面看,屋子里还有灯光,老人家还没有睡,我好高兴啊!敲了敲门,里面传出声音:“谁啊,门没锁!”我们推开大门,来到屋子的小门前,还是那个声音“门没锁,进来吧!”我们进去了。那是一间类似于农村的土炕,炕上坐着穿着厚厚棉衣的老人家。 我一报出名字,她大喜,“我的天啊,你还来看我啊,我作梦都没有想到啊!”接下来,她就开始大夸、大赞我的外祖母。随后,她话题一转,就开始大夸、大赞她的大女儿了。一边说,一边流泪。“如果没有乃文,我就不能活了,也活不了了啊!”我知道,老人家现在全部的花销都是我挚友出的,她不定期地把钱寄给她妹妹,她妹妹每天过来给母亲送来吃的、用的。说着说着,老人家就开始报怨她小女儿了:“你说她姐姐挣点钱多不容易啊,我现在就怕她多占她姐姐的钱,我天天盯着她,怕她买东西买多了,怕她买贵了。”这件事,我与挚友相聚时,她就跟我讲过,她母亲现在就怕别人占她的便宜,天天看着给她的钱,为此,母亲跟小女儿经常闹矛盾。我挚友说:“我现在真后悔啊,离母亲太远了,只能多出点钱,请妹妹多付点辛苦。结果,她还老是怀疑我妹妹,弄得我妹妹很不开心、很委屈。我也就只好偷偷地给妹妹点补偿,不让我妈妈知道。”现在我真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我明白,妈妈正在试图用她的偏袒、用她的偏心来消减她自己早年对我挚友的不公与怨恨。 说着,哭着……,她突然拉过放在她身边的一个大布包,想用她不灵活的手打开这个包。我急忙帮助。打开了,全部都是新衣服。这时,老人脸上放着光,笑着说:“你们看看,这些全部是乃文给我买的衣服,告诉她不要买,她也不听,买这些干什么啊,这不是浪费吗?我门都不出,穿新衣服干什么啊!”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从她的表情,我看得出她心中的甜美与自豪。 那个包很大,我大致数了一下,20多件都不止啊。这些衣服都是我挚友过来看她时,或者逢年过节时买给她的。 听着老人家的话语,看着老人家的喜乐,我真的也被我的挚友感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大气,多么孝顺的女儿啊!她不仅不记恨,而且不攀不比,自己心甘情愿地独自担当起赡养母亲的全部经济责任。这是一种胸怀,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知道老人家有糖尿病,不能随便吃东西,所以我也不敢随便买礼物给她。临走前,我跟她说:“乃文知道我要来看您,所以她让我给您带来200元钱。”她听后说:“我也不缺钱啊,她还这么麻烦你啊!那她怎么把钱给你呢?”我说:“我们从银行转钱很方便的,您放心吧!”“你这孩子,回来一趟也不容易,还大老远地来看我,真是好孩子啊!乃文的朋友也都是好样的啊!” 在她一遍一遍的唠叨声中,我离开了她的家。 若干天后,我挚友从她妈妈那里得知我去看她妈妈后,笑得不得了,“我妈也不想想,大连在哪儿?深圳在哪儿?我要给她钱何必这么费事呢,直接给我妹妹不就得了!”老人自有老人的天真,老人自有老人的可爱!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老人家走了,她是带着知足和满意走的,她是带着骄傲和欢笑走的,因为她养育了一双好女儿!她的后事,全部是我挚友料理的,所有的费用也全部是由她出的。到此为止,她长出了一口气:“我终于没有辜负我母亲生我养我一场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