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行动者白爷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85036107
本馆由[ 他孙子 ]创建于2011年12月26日

向白方礼老人致敬,向无数的“白方礼们”致敬

发布时间:2018-09-25 08:47:12      发布人: Jackson

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当人们将词组一一连线后,展现出来的,是他伴着坎坷、坚持与慈爱的一生。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装着500元钱的饭盒交给老师,留下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捐不了了,这是我最后一笔钱……”


他,就是白方礼。2005年9月23日,老人去世。


新华社发  李锦河 摄


有人曾统计一组数据:白方礼蹬车56年,支教19年,共积攒了35万元人民币,先后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在白方礼支教的19年中,若以每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劳动量。


白方礼老人去世时,存折上的余额是零。就连他的临终遗言,都是“来世再蹬三轮支教”。直到今天,他的故事仍让很多人泪流满面。


“孩子们不上学不行啊!难道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


白方礼,1913年生于沧县白贾村。因祖辈贫寒,他从小没有读过书,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他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三轮车车夫。解放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


1982年,白方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天早出晚归,攒下一些钱。1987年,74岁的白方礼回到家乡准备颐养天年。


回到家乡后,白方礼发现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活的孩子。他问:为什么不上学?孩子们说:大人不让他们上。他便又找到大人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大人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


这一晚,白方礼一夜没合眼。


白方礼虽然没有什么知识,可他很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他常对人念叨:国家要发展,知识为先。眼前家乡的一幕让他无法平静。难道能眼瞅着家乡就这样一辈辈穷下去?能眼瞅着那些没钱的孩子上不了学?不成!


第二天天一亮,老人便召集家庭会议,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我要把这些年蹬三轮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第二,我要回天津重操旧业,挣下钱来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


白方礼老人生前照片――老人在蹬车间歇打盹(1994年摄)。新华社发  李锦河 摄 


“我咋不知道享受,可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呢!”


于是,74岁的白方礼回到天津,重新蹬起了他蹬了大半辈子的三轮车。


和以前蹬车相比,他现在感觉目标亮堂。他像是在圆自己的一个梦,这个梦他小时候做过却没能实现。如今,他要把这个梦扩展得大大的,要让它在更多的有梦的孩子身上变成现实……


然而,每个见过白方礼的人,都会感到心酸。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裤子,都是平时捡的。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的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


一年365天,白方礼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曾因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曾多次在感冒高烧到39℃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


白方礼属牛。有人说他真是牛命,吃的是草,出的是苦力,挤出来的是奶。也有人背地里称他是“傻子”、“高级神经”。老人说:“我咋就不知道享受,可我哪舍得花呀,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呢!”


中新社记者  李锦河 摄


“我挣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但心里是舒畅的!”


白方礼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晚饭后抱着他那个小木盒子往里数钱:1角、2角、5角、1元……都要把它们展平、码好。他每个月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蹬着三轮车去学校捐钱。儿女们的印象中,这样的日子老爷子总像过年似的欢喜。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没毕业就被一家大公司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方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去世时,他的存折上余额为零


有一年春天,老人到一个学校给贫困生们捐钱,他把上一年冬天挣来的3000元钱悉数捐了出来。接受捐助的学校领导提出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


回去后,老人有了新的主意。他对儿女说:“我准备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方礼支教公司’。”就这样,全国惟一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方礼支教公司正式成立。


外人觉得他当了董事长,可以坐享清福了。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还为自己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够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1999年,天津市对火车北站进行整顿。作为劳模的白方礼积极响应号召,停止运营支教公司,解散工人,变卖了公司所有值钱的东西,将仅剩的2万元也捐给了几所学校。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


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方礼患病时,一批又一批学校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望着孩子们,泪水一个劲儿地流:“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2005年9月23日,92岁的白方礼老人静静地走了。出殡当天,市民们都自发到天津第三医院送老人一程,


白方礼老人去世时,存折上的余额是零。


他的事迹感动了全中国


2012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颁奖礼上,白方礼老人以草根助学代表成为特别奖的得奖者之一,而像他一样默默帮助着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人们被称为“白方礼们”。


老人获奖视频↓↓


白方礼的故事也被改编拍成了电影《白方礼》,播出之后感动了无数人。


爱心无价!时隔多年,当我们再读白方礼老人的故事时,依旧被他的伟大行为所感动。他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有着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出来的伟大事迹。


今天,我们再次向白方礼老人致敬,向无数的“白方礼们”致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白方礼们”的行列中,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像白方礼老人盼望的那样——都能接受教育。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