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各位亲人、朋友:
今天,我们会聚在这里,沉痛悼念我的父亲。首先,我代表我的母亲及家人对你们前来参加家父的追思与告别仪式,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我父亲的本命年,再有10天时间,正是他老人家72岁的寿辰,不想,却骤然长逝,令人悲伤不已。
家父1940年生于山东蓬莱,幼时随母北渡渤海,来到东北。童年在他的外祖母家度过了一段难忘而快乐的时光。但是,他的青少年时期,却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物质的匮乏曾使他那样的无助无奈,但也砥砺着他自强不息,刻苦地求学求知,他用读一年书干年活挣钱的方式,艰难地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他老人家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他最先是在当时浑江最艰苦的地区蚂蚁河、红土崖教书,那些地方缺衣少吃,青黄不接的季节,很多学生家中连饭都吃不上。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父亲依然全情投入教育工作中,在教书的同时,还和同学们一道干农活,自己掏钱接济贫困学子。他让自己成为寒风中温暖的篝火。
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老人家辗转浑江六中等学校任教,足迹踏遍浑江的山山水水,桃李满天下。他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不断自学进修,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他的教学严谨细致、生动感人。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备好每一节课。他的教案字迹工整,图文并茂,有时候,为了备好一节课,能够熬到半夜。父亲是在用心一点一滴地镌刻自己人生的轨迹。
他老人家教书,更重视育人。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他让善良仁厚、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这些优秀的品质,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底。在他教室的前方,悬挂的不是什么神仙皇帝的牌位,而是“做人”两个大字。
家父一生也是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秉持的理念,他总是一副热心肠,在亲朋好友遇到困难的时刻,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希望用自己的热情融化这个世界的冰冷。
父亲对于我和弟弟而言是一位严父。但是,我们知道在他老人家严厉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深沉的慈爱之心。他希望我们成才,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他人和自己创造更多的幸福。当年,我考上大学,老父亲一直把我送到广州。后来,每次探家返校,他老人家都把我从石人送到通化。每次,列车徐徐开动的时候,一向严厉的父亲却满含热泪目送我远去。父亲那慈祥的目光一辈子印在我的心底。
父亲的青年时代与我们这个国家一样,经历了太多苦难。这些苦难造就了他老人家节俭的品质。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衣服要穿到最旧,甚至打补丁,还舍不得扔掉;吃饭绝不浪费一粒粮食。他把最简陋的留给自己,让我们吃好穿好。即使在生活富裕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品质。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是家父用生命写就的座右铭!
父亲是乐观开朗的,他宏亮的声音方佛刚刚还在耳畔回响。他的离去,让我们愕然,更给我们这些亲人朋友尤其是我的母亲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这么多年以来,我的老父亲与母亲相濡以沫,相互搀扶,相互牵挂,渡过了那么多幸福的时光,他们之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让儿女们感动,更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是什么。
此刻,我愿意相信,有天堂的存在,有灵魂的存在。我希望,父亲的灵魂告诉我们,健康、坚强、幸福地生活,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我也希望,父亲在天堂能够见到他老人家朝思暮想的爷爷奶奶,伯父舅舅,在那里,他们将永远不再分开!
爸爸,一路走好!下辈子,我们还做父子!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