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呈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676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1日

曾呈奎-人物生平

发布时间:2011-01-19 14:33:25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家庭背景

  曾呈奎,号泽农。1909年6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李林村。曾祖父和祖父都在南洋经商。曾呈奎两岁时,父母携全家去缅甸仰光投靠经商的外祖父,后回国经商,全家定居在厦门鼓浪屿。母亲林水清,因其父在国外经商,青少年时就挑起了管理家务的重担。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母亲的为人对曾呈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决心像母亲那样有才干,正直、慷慨。

学生生涯

  1915年,6岁的曾呈奎进入了厦门鼓浪屿福民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于1922年考入寻源中学英语部读书。他刻苦好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除了一学期被评为全班第二名外,其余每学期都被评为全班第一名;四年级全校大评比,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好学生,受到表彰,并获10元大洋的奖励。曾呈奎决定升大学继续学习,他心中充满爱国主义热情,决心研习农业科学,用先进的农业科学使农业增产丰收,为劳动人民造福,使国家发达、强盛。他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因而给自己取号“泽农”,以明心迹,矢志不移。
  他考入了福建协和大学,打算读1年后再转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是教会学校,要求学生都得听宗教课,并且学校不受中国政府的领导和监督,学生们很不满。1926年底,国民革命军赶走了北洋军阀,进入福州市。曾呈奎参加了收回教育权的爱国运动,因此第二年3月,被校方开除。

教师生涯

  1927年夏,曾呈奎转入厦门大学,选择了靠近农学专业的植物系学习,1931年1月毕业。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930年夏就被学校提前半年聘为助教。1932年进岭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34 年获理学硕士学位。接着去厦门大学植物系任讲师,1935年起先后在山东大学和岭南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这期间,他只身一人开始了对祖国海藻资源的调查研究。194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奖学金,赴美攻读,于1942年5月获理学博士学位。紧接着又获该校拉克哈姆博士后奖学金,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物理海洋学和海洋化学,同时开展海藻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1943年,他接受该研究所的委托,开展了被美国列为战略物资的琼胶原料的生产和加工方法的调查研究。此外,他对褐藻胶和卡拉胶资源和加工也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

研究生涯

  1946年,曾呈奎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决定回国任山东大学植物系主任、教授,兼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他认真教学,积极为国家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但由于政府腐败,缺人员、无经费,科研工作未能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曾呈奎和童弟周、张玺受国家之托,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1954年改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曾呈奎均任副主任、研究员。1957年该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1959年再度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都是任第一副所长。1978年曾呈奎任该所所长,1984年起任名誉所长。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在国民党时代,曾呈奎支持学生的进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共产党,全身心地投入海洋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6年,他负责的紫菜生活史研究获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颁发的全国性科研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三等奖。1962年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志》和《海带养殖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被聘为加拿大大西洋海洋研究所卓越访问科学家。
  曾呈奎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主席等职。1980年、1982年连任国际藻类学会理事,1986-1987年任国际藻类学会主席。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推选为名誉博士。在1991年的世界水产养殖会议上,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选举他为荣誉永久会员。
  曾呈奎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青岛市主任委员,山东省副主任委员,1987年起任中央委员。1959年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64年始,历任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始任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任山东省华侨联合会主席,1989年被评为首届新时期全国侨界十大新闻人物。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