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来自百分百投入 艺术实践出做事真知
多年来,魏敬先在发绣上锲而不舍的探索与钻研,不仅让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也让他收获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发绣是个细致活儿,涉及千针万线。”魏敬先说,要判断一幅发绣作品的优劣,除了看针工技术的熟练程度之外,更主要的其实还是取决于作者本身的艺术修养,而专注就是艺术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发绣具有写实性,过去刺绣艺人所创作的以花鸟、山水、传统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在这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但他所绣的现代人物肖像由于都有真人实貌为依据,所以马虎不得。“如果不像的话,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魏敬先举了他在1992年为邓小平同志制作发绣肖像的经历为例。“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老百姓对他再熟悉不过了。”为了达到形象的肖似,并刻画出邓小平沉稳坚毅的气质,魏敬先在针法设计上做了多方面的思考。比如在绣邓小平同志的面部时,他选择了较细的发丝,用稀针来表达。而在绣到额头、鼻翼、嘴角等五官细微之处时,还得百里挑一找出极细、极浅淡的发丝,用最短的针脚以“滚针”针法绣成。到处理额发交际之处时,为表现那稀疏而花白的头发,则用单丝以疏密不等的排针自由过渡。从头发到眼球,黑处绣到密得深不见地,处理额部和鼻尖的高光,则一针不绣,以黑衬白来显示出深浅层次的变化。
在他缜密周全地设计下,这幅“邓小平”发绣肖像最后呈现出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当年11月间,魏敬先还收到了从中共十四大秘书处寄出的一封感谢信。“创作这些作品时,需要摈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在魏敬先看来,专业正是来自百分百的投入,只有专心专注,才能把每件事儿真正干好。因此,不仅仅在艺术创作上,生活中的他做任何事也都保持了这样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