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之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73867538
本馆由[ 晚辈 ]创建于2010年07月24日

我 的 母 亲

发布时间:2011-04-05 19:49:08      发布人: 晚辈

      

        2010年7月22日母亲去世了。从这一天开始我的眼前永远不再有母亲的身影,耳边永远不再有母亲的语音,现实中永远不再有母亲的生活。母亲静静的、悄悄的走了。没有给儿女留下只言片语......

        看她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不相信,昨天她还笑着、说着,舞动着不太灵活的手,缝补着她那些‘东西’。老花镜后的那双眼睛看着我,安排我明天为她做的事。今天·今天啊竟是这样!母亲走了,真的走了吗?走的安心吗?不痛苦吗?放下一切去那边享福去了吗?这样的迅急、没有告别、没有暗示,是儿女粗心,还是母亲的意愿......心痛、心痛、实在痛碎了心.....

        母亲在她的姊妹中是幺妹。十几岁就没有了双亲。那段生活她数次给我提起。姥姥先于姥爷走了。留给母亲的生活是:生着重病的姥爷;山地里的庄稼;家里的吃喝拉撒~

        母亲的哥、姐都成家各过个得了。母亲虽然是他们最小(如同孩子般)的妹妹,可哥姐又各有那么多叫她姑、姨的‘小人儿’。何况他们一家有一家的难事都得自己打理。母亲只能一个人扛着、担着、熬着、打发着.....随后.姥爷也走了。

        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心气较高(可没有什么文化),脾气还有点倔,不太会说甜人可心的话。很要强、就知道闷着头下力干活。她十九岁就结婚了。离开哥姐、离开家乡,来到大连。三十岁时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她说‘生了五个孩子,拢共没吃上十斤鸡蛋。干了一辈子活,也没挣几个钱。’

        我不会忘记:她临近暮年,退休工资(加上采暖费)刚好千元出头,那个高兴劲啊,不住嘴地说我也开上一千块钱了。把钱在手上拍打着说看这么厚。

        母亲这一辈子精打细算。把手中的钱当作日历牌儿,按天一分、一角、一元的从年头仔细的翻到年尾。她从不借钱过日子,也不欠任何人的债。她就是这么要强。我记得:家里生活很贫穷。可过年时,我们兄妹是能穿上母亲辛苦自制的新衣裳;弟弟们也能分到十几、二十几个小鞭儿放放;泥钵、瓦罐中也有点儿“油炸物”。我记得:过端午节,买最小的鸡蛋(一斤11个)给我们兄妹分一分。当瓜果、鲜菜上市时,等到价钱最低了,买回一盆黄瓜呀、西红柿的呀,我们兄妹绕盆而坐拿着、抓着吃。清脆的咯吱声与兄妹的笑声充满了我们小小的家。一会儿,黄瓜肚里的籽、西红柿腔里的筋就在我们嘴里顺进肚中。我记得;我家有个邻居,我很奇怪他用黄瓜、西红柿做菜就问?...母亲说他是南方人~~~ 

        母亲累不累,苦不苦她不说。因为没有人听她说。我记得:母亲生病了从来都一定要吃饭(挺重的病也是)。她说这样有抵抗力,能不倒下。——掰块饼子,倒碗白开水泡上,就棵大葱妥了。母亲真的不容易。劳累与痛苦捶打着她的身体、酸酸的泪水与咸咸的汗水浇注的她的心田。也许她并不觉得,心想生活就是这个样~~~

        在这样清贫的生活中我们兄妹一天天长大了,母亲也一天天老了。我们大了,想和她说说话、唠唠嗑,可能母亲是坚强惯了,她却告诉我们‘不用说、我明白’。今天、我懂得也恪守这样的生活规律或者说是人生哲理:穷了日子不穷年、节;损了体格不损人格;丢了财物不丢脸;不蒸面馍挣皮面————这得益于母亲,得益于这个家庭,得益于这种生活 。      

        我们兄妹可能没有母亲的心气高。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能给予母亲的..........

        我记得:母亲家旧址动迁后。她就对大儿子说要买个最大的床。不久母亲住上了有上下水、瓦斯、便所的房子。----母亲坐在(1.8米)大床上,靠着白底红花被垛,透过落地大窗帘的阳光洒在她舒展的身上... ...

        母亲好静不串门,也不太熟悉外边的街、巷,购物、办个事也有些怵。是她的小女儿,领着她这啊、那啊的办了一件一件她想办的事。‘打的’载着母亲游览新街景、新市貌。坐公交车都计算如何省钱的母亲,今儿乘着按里程收费的计程出租车,驶过那没去的......

        母亲更老了。且病了,非常重,卧床起不来了。是她(有腰痛病)的小儿子为她按摩,给她洗脚丫子。儿子的手随着母亲的表情动,汗顺着自己的脸颊流。就是想让母亲不难受,少难受点... ...

        母亲是较干净的女人。她却爱出汗。经常擦、洗。而今太难、自己办不到了。是她(孱弱)的次女(无论春夏秋冬)每周给她洗澡(家中没有热水器),女儿端着硕大的锅、烧水,一勺一勺的浇洒在母亲的身上,滋润、干净着母亲 ... ...

        人生最长不过三万来天,按天数确实短暂,如果按一分钟心跳七、八十次来算 ,人生又是那么漫长。普通的儿女,尽着普通人的孝心.........

        是不是母亲看到儿女如此的忙碌心疼了...还是母亲感觉痛苦实在受够了 ... 要不就是母亲再没有什么所求了...也可能母亲不愿再挂念操心了...最终决定:走吧!

        我思了又思,想了又想~自问自答,没有答案,给不出结果......          .......

        可我相信母亲一定是带着这样的信念走的:她是成功的,她走了自己想走的路,自立自强。孕育的儿女没让她丢脸,都过着安稳的日子。

        母亲勿牵、勿挂、驾鹤西行吧。

                                                                            大女儿  ——  荣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